送南海范規
每見江門說范云,花山日日繞吟魂。小童忽報來何客,野鶴昂然立我門。
口中公甫詩無數,手里芙蓉杖一根。一語未終還別去,月明人自白沙村。
每見江門說范云,花山日日繞吟魂。小童忽報來何客,野鶴昂然立我門。
口中公甫詩無數,手里芙蓉杖一根。一語未終還別去,月明人自白沙村。
每次在江門聽人說起范規,花山每日都縈繞著我的詩思。小童忽然來報是哪位客人,只見如野鶴般高潔的他昂首立在門前。他口中說著無數公甫的詩作,手中握著一根芙蓉木杖。話還未說完便要告別離去,明月下他獨自回到白沙村。
江門:指江門地區,陳獻章(白沙先生)的故鄉。
范云:此處指范規,南海人,詩題中的送別對象。
花山:可能指開滿鮮花的山,或具體地名,此處代指詩人常游吟之地。
吟魂:詩人的思緒、詩興。
野鶴:比喻范規高潔灑脫的氣質。
公甫:可能指他人字號或范規所推崇的詩人。
芙蓉杖:用芙蓉木制成的手杖,或裝飾有芙蓉圖案的杖,象征雅致。
白沙村:陳獻章居所,位于今廣東江門。
此詩為明代思想家、詩人陳獻章(號白沙)所作。陳獻章晚年隱居白沙村,與嶺南文人交游頻繁。范規為南海友人,詩中記錄其來訪與離別場景,反映了白沙先生退隱后閑適的生活狀態及與友人的真摯情誼。
全詩以簡練筆觸描繪友人范規來訪的片段,通過'野鶴''芙蓉杖'等細節凸顯其高潔氣質,以'月明歸村'收束,余韻悠長。既展現了文人交游的雅趣,也體現了陳獻章詩風的自然淡遠。
位重才微愧不充,春冰危懼此心同。宦途敢屬蒼生望,稔歲良由造化功。五十光陰驚白發,一生懷抱有丹忠。前脩晚節尤關意,須向明時取令終。
玄鳥初歸去,賓鴻屬仲秋。金風時漸爽,火氣已全收。清廟深還邃,齋居闃且幽。傳呼嚴夜禁,次第報更籌。奉祀遵明訓,為邦賴至休。茅分秦社稷,位重漢諸侯。肥腯供嘗獻,豐年獲歲酬。神明歆懿德,輔弼贊嘉猷。每懼名難副,深慚禮未周。精誠元自集,職業素能修。仁義欽天道,忠勤釋帝憂。春臺恒盎盎,壽域日優優。相祀勞公等,賓筵總畯流。綱維端有本,感格豈無由。內外能脩謹,神人永附投。年年如此夜,賡和從珠旒。
數板瓊瑤踏未乾,沈吟不度據征鞍。孤山霽色無尋處,笑指梅花隔歲寒。
山寺鐘聲送夕陽,引來月色到東廊。三更夢斷覓殘蝶,花影重重上短墻。
我昨夢見摩尼幢,智幢道人忽相過。笑指東方海日紅,恍如東旭軒中坐。浮生擾擾大夢中,幾度金雞啼向東。百年三萬六千日,日出日沒皆虛空。道人還家見東旭,爾軒何異吾家屋。當窗寶樹唱天雞,隨地金沙接旸谷。我今去蹋東華塵,曙色蒼涼朝紫宸。萬井轆轤霜滿袖,回頭卻笑軒中人。
相對了前緣。唱到辛酸。從今人海各行船。莫道此心沉古井,沉入深淵。歲歲又年年。蕪盡心田。忽逢春雨破春寒。又被秋風吹向那,十一年前。
四海聲名老鄭虔,一時人物敢爭先。剖符北道分千里,擁節東州按十連。住世一丸無大藥,傳家三絕有遺編。魌頭直指山南去,昨夜秋風正颯然。
田頭科斗古文字,石上臼洼山鼎彝??逼剖篱g煩惱障,醉而已矣不吟詩。秧田多種八月白,草樹初開九里香。但得有牛橫短笛,一蓑春雨自農桑。
館娃宮里醉西施,不覺秋生水殿時。酒病卻嫌丹粉惡,洗妝天上影娥池。
星河風暖助清歡,隔岸吹開錦繡團。未涉流波辨顏色,仙株留待夢中看。王母瑤池影若無,云屏想象著花初。不知一管春風筆,畫到人間第幾株?
西風自何來,吹我檐下竹。更闌客已散,夜色悽可掬。起行照疏燈,履影不愧獨。百年已強半,大夢才信宿。老作負轅駒,無疑我何卜。圓影有盈虛,逝水無終復。天道良不私,吾人自傾覆。豈無徑路趨,思之亦云熟。
天地獨長久,謂亦終銷熔。朝菌同一盡,何必論喬松。誰云李太白,曠達擅高蹤。有酒不自飲,乃勸羲和龍。麻姑既霜鬢,誰能駐顏容。
累世斯人厄所知,堂堂三十了嗟吁。殘秋刻骨江湖夢,奇語平生罔兩居。放眼初傷斜日遠,苦吟猶是壯心馀。鸰原定此藏山業,風雨庵頭一榻虛。
瑤池前夜宴初開,風馭云軿自往回。為問紫姑何處去,鶴群長繞此山來。
年年馬上度生辰,老景偏攻客里身。白發無能酬圣主,清宵有夢覲雙親。仙家漫說延齡術,塵世應無不死人。脩短榮枯天賦予,一官隨分樂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