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一五
體之湛存,潮縮海門。用之亡痕,春入華根。光明射珊瑚之魂,波瀾派昆崙之源。影動非幡,聲揚度垣。靜以應繁,沖以待喧。騏驥之姿,千里之奔。云夢之量,八九之吞。斲輪之工兮擬誰授克家之學,抱甕之樸兮將自灌丈人之園。
體之湛存,潮縮海門。用之亡痕,春入華根。光明射珊瑚之魂,波瀾派昆崙之源。影動非幡,聲揚度垣。靜以應繁,沖以待喧。騏驥之姿,千里之奔。云夢之量,八九之吞。斲輪之工兮擬誰授克家之學,抱甕之樸兮將自灌丈人之園。
本體澄明存在,如潮水退縮于海門;作用時了無痕跡,似春光潛入花根。光明透射珊瑚的精魂,波瀾源自昆侖的源頭。影子晃動并非幡動(而是心動),聲音傳揚能越墻垣。以寧靜應對繁亂,用虛靜等待喧囂。有騏驥的雄姿,能奔千里之遙;具云夢的容量,可吞八九大山。如輪扁斫輪的巧技啊,欲傳與繼承家業的學者;似抱甕灌園的樸拙啊,將自灌長者的菜園。
湛存:澄清明澈地存在。
海門:海口,指江海交匯之處。
華根:花的根,華同“花”。
珊瑚之魂:以珊瑚喻珍貴之物,指內在精魂。
昆侖之源:昆侖為傳說中的神山,代指源頭。
影動非幡:化用禪宗“風動幡動”典故(《壇經》),指本質非外相。
度垣:越過墻垣。
沖:虛靜,淡泊。
騏驥:良馬,喻才德出眾者。
云夢:古代大澤名,喻寬廣胸懷。
斲輪之工:出自《莊子·天道》輪扁斫輪典故,指高超技藝。
克家之學:繼承家業的學問,指傳承禪法。
抱甕之樸:出自《莊子·天地》抱甕灌園典故,喻自然樸拙。
丈人:對長者的尊稱,此處指禪門尊宿。
此詩為禪門題贊類作品,當為宋代禪僧為禪人(修禪者)及化主(負責寺院事務者)的畫像所作贊文。旨在通過文字刻畫其內在禪修境界,而非外在形貌,反映禪門重內證、輕表象的傳統。
全詩以“體用”為核心,先言本體之澄明(體),再述作用之無痕(用),繼以光明、波瀾喻其根源深厚,后以動靜、騏驥、云夢等喻其境界廣大,末用“斲輪”“抱甕”典故點明禪法傳承與自然本真。主旨是贊美元禪人圓融的禪修境界,體現禪宗“體用一如”的核心思想。
前朝書至。惜故國春光,三分去二。雨雨風風,暗落天涯清淚。
春深不教寒盡,把舊時、綿衣還寄。所恨歸期不定,強逢場作戲。
嘆別來、光景疾于駛。問入夢容顏,為客豐致。比那登舟日,可一些無異。
只愁這番瘦了,未必因、風塵勞瘁。一紙何曾盡說,說多時無寐。
誰傍闌干立?正秦青、曼聲未已,卻諧黍律。囀罷嬌鶯長夜飲,酒政真堪矜式。
教射覆、辭人頻失。知識前生饒慧業,更冶容、塵事慳靈匹。
堪位置,神仙宅。
花朝寒食天涯逼。一條條、催春嫩柳,黯憐偷惜。家在虹橋煙月底,夢斷揚州此夕。
盼不到、情人消息。萬種相思憑驛使,欲題詩、又把烏絲擲。
飄零殺,好顏色。
咄嗟過容,離別年年,舍我原慣。我定難留,留下亂紅成片。
憶花朝,思寒食,更懷上巳情難遣。問春光,自古歸何處,空隨云散。
送行人、纏綿不了,那個臨歧,能免三嘆。卻怪芳時,不把故人依戀。
也似傷心無一語,奈何頻倩啼鶯喚。更無端,變晴天、雨悲風怨。
幾上燈兒,窗前影子,清宵如對知音。幾首新辭,即是伯牙琴。
看來燈影俱蕭索,似念我懷人直到今。夜夜風風雨雨,坐坐行行睡睡,哭哭吟吟。
碧海滄江,不抵此情深。三更燈照三更影,可負了當初一片心。
花如待客,月似懷人,恐怕負芳時。半幅云林亭畔,驀地來、密約誰知?
嚴更動也,遠鐘鳴矣,心事惹狐疑。卻惱座中饒舌,申申詈去還低。
休憐今世,要識前身,曾在鵲橋西。欠了人閒情債,漸漸償、也費撐持。
浪萍風梗,乍離長別,青鳥倦飛飛。好趁良宵聚首,莫教輕放杯兒。
雙文若是無尋處,從今切莫乘興。石黛迎觴,秋波射座,稍待須臾之頃。
商音甫定。覺煙樹傷心,亂山楓暝。餞了行人,雁兒叫得寸腸冷。
多才偏惹懊惱,怪青天夢夢,終古難醒。潘岳牽情,陰鏗飲泣,辜負名場稱俊。
還多耿耿。嘆詩到無題,有誰能詠。幾個良宵,獨挨清漏永。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惜取 一作:須惜)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開 一作:有花)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夙昔 一作:宿昔)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餐食 一作:餐飯)
夜色溶溶,迷離一片,依然月到回廊。數聲鄰笛,聲聲調入凄涼。
小閣簾深凝素影,恍疑人坐舊西廂。頻搔首、韶光浪擲,此際堪傷。
幾回夢繞離堂。及今宵重過,轉覺蒼茫。欲待去也,恁關心風景難忘。
倚遍闌干人獨立,清光漸次逼虛窗。忽無端、疏鐘又動,幽興偏長。
點點新愁,星星舊恨,魚書封罷還思。依稀記得,河橋握別之時。
細語殷勤曾有約,遙遙兩地一心知。梅花放、全憑驛使,仔細維持。
丹青雖是難工,只無聊相對,較勝些兒。幾番回首,形容未必復如斯。
極目天涯空有淚,個中消息不堪追。望云山、孤城獨眺,似醉猶癡。
淑景驚催,新符乍換,時光去也堂堂。屏搖翠柏,湘簾日映山房。
昨宵今日人如舊,宜春彩筆署回廊。難驅遣、流年暗數,何限滄桑。
伊人天各一方。只此心兩地,與日俱長。詩成無語,依稀想像總荒唐。
小立東風春又到,離人不改是愁腸。更相看,梅花清瘦,做盡凄涼。
香清寒艷好。誰惜是天真。 玉梅謝后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