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
山斷得平路,
搖鞭渡大通。
千峰晴入畫,
一水澹涵空。
狐兔營深窟,
鷹鹯識順風。
慚無綏遠略,
觀獵賦徒工。
山斷得平路,
搖鞭渡大通。
千峰晴入畫,
一水澹涵空。
狐兔營深窟,
鷹鹯識順風。
慚無綏遠略,
觀獵賦徒工。
山勢斷開處出現平坦道路,揮鞭催馬渡過了大通河。晴日里千座山峰如入畫境,一條河水清澈倒映著天空。狐兔在深處構筑巢穴,鷹鹯懂得利用順風翱翔。慚愧沒有安撫遠方的謀略,即使寫觀獵賦也只是徒勞工巧。
山斷:山勢斷裂處,指兩山之間的開闊地帶。
搖鞭:揮鞭催馬,形容行進的動作。
大通:指大通河,西北邊疆的重要河流。
澹(dàn):水波動蕩的樣子,此處形容河水清澈。
涵空:倒映天空,與水色交融。
營:構筑、建造。
鷹鹯(zhān):鷹和鹯(一種猛禽),代指兇猛的鳥類。
綏遠略:安撫遠方(邊疆)的策略。
觀獵賦:指描寫狩獵場景的賦體文章。
徒工:空有技巧,無實際效用。
此詩或作于作者巡視西北邊疆途中。大通河為邊疆要地,詩人途經時見山水開闊、動物活躍之景,又聯想到邊疆治理的責任,因感自身缺乏安邊良策,故借觀獵之景抒懷。
全詩以大通河行旅為線索,既描繪了西北邊塞壯麗的自然與生態圖景,又通過“慚無綏遠略”的自白,體現詩人對邊疆治理的關注與自省。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一首融合寫景與抒情的邊塞題材佳作。
南山北闕兩非真,東潁西湖跡已陳。季子來歸初可喜,老聃新沐定非人。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穩如禪息息勻。自笑塵勞馀一念,明年同泛越溪春。
春不老。細數花風猶到。揮翰玉堂應早早。花知中令考。詞進芳箋才調。文飲清樽懷抱。一片瀟湘供一笑。楚山青未了。
瀲滟晴光動碧虛。一方清鏡照詩臞。□□玉麈三三法,水漾金鱗六六魚。紅舍利,白芙蕖。盡教妝點老僧居。夜深飛過西湖去,奪取小龍明月珠。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宮門一鎖不復啟,雖有九陌無塵埃。策馬上橋朝日出,樓闕赤白正崔嵬。孤吟屢闋莫與和,寸恨至短誰能裁。
曉漏沈沈禁籞清,內班初進佩環鳴。九重日月明金殿,四海車書會玉京。天子龍飛乾道正,宰臣鵠立泰階平。幾時我亦觀光去,醉插宮花出鳳城。
氣形與理一齊生,誠妄相須兩并行。須是本心無走失,所存熟后自能誠。
柳色吳天夢,梅花粵嶠情。吏才高漢代,儒術重周京。霧澤南山豹,云寒北海鯨。無言帝閽隔,咫尺是蓬瀛。
粉鏡交鸞,文窗了鳥。暖紅吹度花多少。春人真不負良宵,燕鶯分付休驚曉。喚姐桃根,同心蘇小。蘭襟博得玫瑰笑。明珠十斛擲當筵,聽歌只惜人將老。
老檜斜生古驛傍,客來系馬解衣裳。托根非所還憐汝,直干不撓終異常。風雪凜然存節概,刮摩聊爾見文章。何當移植山林下,偃蹇從渠拂漢蒼。
入山先到杜家溪,溪水長流不住泥。好作清新紀秋色,竹林深處為君題。
高松未化龍,僵立古澗旁。飛泉落天外,懸流千丈強。勢來蒼石峽,六月灑雪霜。滔滔朝宗意,入海潴汪洋。嗤彼采藥兒,一葦何由航。曷若長在山,觸石鏘琳瑯。猶疑水樂洞,常居白云鄉。誰人胸次闊,點染歸毫芒。淺波饑鶴立,渟淵蟄蛟藏。瀟瀟雜風雨,靈根茯苓香。我欲問群仙,乞我辟谷方。大材當愛護,留待作棟梁。
肯將戲事擾虛懷,草木知名一樣裁。不放寸陰隨手過,自開十畝待春來。花邊未許楚狂醉,江上應憐野老哀。剩欲著鞭陪勝賞,扶顛正急萬牛材。
禁城曉色清如水,高下樓臺錦繡中。千樹好花連上苑,百壺美酒出深宮。珍禽競集高林霧,寶馬爭嘶橫岸風。人物此時俱盛極,兩都絕勝漢西東。
已分江湖送此生,會稽行復得岑成。鏡湖席捲八百里,坐嘯因君又得名。
誰家女兒青結螺,花前雙歌舞婆娑。湘簾在鉤明月多,奈此迢迢涼夜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