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宮詞廿七首 其十一
君主內顧恤傾城,
故劍還存敵體恩。
手詔玉人蒙詰問,
自來階下拭啼痕。
君主內顧恤傾城,
故劍還存敵體恩。
手詔玉人蒙詰問,
自來階下拭啼痕。
君主內心顧念憐惜那傾國傾城的寵妃,對舊人仍存平等相待的深厚恩情。親手寫下詔書詢問玉人(寵妃),又親自來到階下為她擦拭淚痕。
內顧:內心顧念,指帝王對后宮的關懷。
傾城:代指絕色美女,此處指受寵的后妃(田貴妃)。
故劍:用典,漢宣帝曾“求微時故劍”,代指結發舊情或對舊人的眷戀。
敵體:地位平等,此處指君主對舊人以平等之禮相待的恩情。
玉人:指美麗的女子,此處特指受寵的后妃。
詰問:責備、詢問。
拭啼痕:擦拭淚水,形容安撫之舉。
《永和宮詞》為清代詩人吳偉業所作,組詩以明思宗(崇禎帝)寵妃田貴妃生平為線索,反映晚明宮廷生活。其十一具體刻畫崇禎帝與田貴妃的情感互動。田貴妃受寵于崇禎,但后宮關系復雜,此詩或寫崇禎因某事責備田貴妃后又親自安撫,展現帝王家的矛盾與溫情。
此詩通過“故劍”典故與“手詔詰問”“階下拭淚”的細節,刻畫了崇禎帝對田貴妃既存舊情又含寵愛的復雜情感,以小見大反映宮廷生活的真實面貌,是吳偉業“詩史”風格的典型體現。
飛廉盛怒土囊口,美滿風帆真快哉。后日南山山下過,更留馀力掃塵埃。
撐折千篙不上灘,留郎一日不勝難。郎情不似鸕鶿石,日日雙浮水上寒。
三月巢干雛未成,茅堂來往日營營。說殘午夢千聲巧,剪破春愁兩尾輕。宮柳陰濃金鎖合,水芹香細綠波晴。畫闌十二無人倚,一半梨花一半鶯。
南澗吹云過北團,北山飛鳥入南山。區區云鳥緣何事,未似風流太守閒。
故人元不乏,猶問白頭翁。此夜漳園賦,誰當謝朓工。小儒矜倚馬,薄俗謂雕蟲。爾自黃初際,翩翩作者風。
幾年種桃李,日望成大樹。結實未堪嘗,爭來摘將去。
橫汾猶有唱,過沛久無聞。不見芒碭氣,回瞻碣石云。
莫笑虎頭癡,偏憐鳳尾垂。粉墻遮不斷,翠雨濕多時。
何期當此日,復見老成人。未亂先歸隱,為園及早春。沙田將播種,茅屋絕無鄰。借問生涯事,年來欲慕真。
登臺俯仰豁然晴,千頃琉璃龍不驚。慨憶地天分漢祚,渾涵今古一彭城。黃茅岡外石床老,大佛寺前鐘氣清。羞復閑亭說劉項,山人放鶴九皋鳴。
少抱煙霞資,雅志向林壑。出門混世塵,中逵反墮落。聞道豈不早,優游歲將迫。言就巫咸問,敬訪何氏宅。石竺敞靈界,紫云冒巖箔。匪夢復匪幻,乃見鶴上客。長跪訴悃誠,曰予動迷錯。授我靈光劍,斬斷妖魔色。朅來無窮門,灝灝見天德。接手浮丘老,感恩詎云薄。乘云凌高丘,永與世寰隔。
五陵才子本豪華,倚馬沉吟傍日斜。豈惜金丸千萬個,自緣不肯打慈鴉。
白楊風度紙錢灰,舊節人家上冢回。壞道莫尋吳帝墓,平蕪尚繞志公臺。黃旗應運還同盡,青骨成塵自可哀。且喜村醪未高價,不辭冬釀為君開。
魯連乍覓東海住,安期復從海東來。飲君壽酒君試問,為是仙才說客才。
啼烏怨別偶,曙鳥憶離家。石闕題書字,金燈飄落花。東方曉星沒,西山晚日斜。縠衫回廣袖,團扇掩輕紗。暫借青驄馬,來送黃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