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巖山居孟夏二十絕 其六
鐘聲澄萬室
月影散千林
岑寂巖棲客
應觀不轉心
鐘聲澄萬室
月影散千林
岑寂巖棲客
應觀不轉心
鐘聲響徹,澄清了千萬房室;月光灑下,在千片樹林中散開。寂靜中,巖穴中的隱士,應能觀照到那不動的心性。
澄:澄清、凈化,此處指鐘聲使環境變得清寂。
散:散布、灑下,形容月光均勻地鋪灑在林間。
岑寂:寂靜,形容環境清幽無喧囂。
巖棲客:居住在山巖中的隱士,此處指詩人自己或同修者。
不轉心:佛教術語,指不為外界動搖的清凈心性,喻指內心的澄明與定力。
此詩為《薌巖山居孟夏二十絕》組詩之一,創作于詩人隱居薌巖山的初夏時節。此時詩人遠離塵囂,于山林中體悟自然與禪理,通過組詩記錄山居生活的感悟。
詩中以山居初夏的清幽之景為引,融入禪理,展現詩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語言簡練,意境空明,是山水與禪意結合的佳作。
病襟思適繞東塘,水荇初花吐嫩黃。行困老樗陰下坐,兒童爭喜拾紅娘。
梅花清入夢,詩骨定非常。半樹原遮蘚,無風也自香。籃輿沖暮雪,茅舍帶晨霜。傍竹依松處,無心肯向陽。
擁褐居然主客圖,得閒且共盡歡娛。十年山態無窮變,敢倚林巖總屬吾?
外極莽蒼,內保精粹。至人不言,四時咸備。理不出身,道不在智。形體塊然,神明所寄。虛心實腹,抱道守真。大化回薄,與仙者鄰。運斡圓象,敷匝廣輪。陰陽不害,庶得平均。
紫陽觀前當大河,黃金峽里聽漁歌。北來南去年年好,水遠山長奈別何。
浦樹江云入望遙,晚涼風定水痕銷。野鳧狎客依蘭舫,江燕留春集柳條。舊雨故園頻積夢,青云前路正趨朝。明朝相憶人千里,回首文光入九霄。
隴頭流水,流離西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西上隴阪,羊腸九回。山高谷深,不覺腳酸。手攀弱枝。足逾弱泥。
殘生光景滿腔愁,平地江河洶涌流。可痛事多周正月,不言心有晉春秋。俗饕無夢亦尋鹿,人飽自歌誰飯牛。咄咄向天天不管,方來畢竟幾時休。
分甘曾憶校書年,絲籠珍攜抵半邊。今日飽餐忘內熱,莫嫌納履向瓜田。
潤州高士說陳生,遠向滁山踏雪行。游似馬遷真逸足,交因曹植有時名。瑯琊故事堪重醉,西澗遺音又一鳴。明日歸舟俄興盡,暮云回首大江橫。
綠香繡帳何時歇。冷紅泣露嬌啼色。寶襪菊衣單。當知趙國寒。寒玉鳴夜刻。臥聽莎雞泣。夜帳減香筒。高眠復玉容。
禁城春色曉蒼蒼,遙見飛塵入建章。白首相知猶按劍,青春作伴好還鄉。萬家廢井生秋草,一片輕帆背夕陽。東道若逢相識問,故人今已賦長楊。
龍首高源析,螭吭亂玉鏘。帶花春共遠,和雨夜何長。冷撼青蛇影,平拖白練光。煩襟來自滌,可待濯滄浪。
二十馀年此結茆,園公溪父日論交。風翻半浦亂荷背,雨放一林新筍梢。隔葉晚鶯啼谷口,唼花雛鴨聚塘坳。出門行罷還無事,借得丹經手自抄。四顧茫茫水接天,幽居真個似乘船。月窗竹影連棲鵲,露井桐聲帶斷蟬。甘寢每憎茶作祟,清狂直以酒為仙。形骸那得常羈束,六十年來又二年。舴艋為家一老翁,陽狂羞與俗人同。夢回菱曲漁歌里,身寄蘋洲蓼浦中。斷簡塵埃存治道,高丘草棘閉英雄。旗亭村酒何勞醉,聊豁平生芥蒂胸。稽山千載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釣船。瓜蔓水平芳草岸,魚鱗云襯夕陽天。出從父老觀秧馬,歸伴兒童放紙鳶。君看此翁閑適處,不應便謂世無仙。
芰荷一出壓群芳,翠蓋亭亭度晚涼。虛直清同三大道,錯將顏色擬張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