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熊自得山水四景 其二 武昌
黃鶴磯頭望,
青山落日分。
至今漢陽樹,
飛度隔江云。
黃鶴磯頭望,
青山落日分。
至今漢陽樹,
飛度隔江云。
在黃鶴磯頭極目遠望,青山在落日余暉中分界。那漢陽的樹木至今依然,江云飛過,隔著大江飄去。
黃鶴磯:位于武昌西,傳說有黃鶴飛臨,為黃鶴樓所在之地。
分:分界,此處指落日將青山與天空分界。
漢陽樹:化用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指漢陽一帶的樹木。
飛度:快速飛過。
此詩為元代文學家熊夢祥《題熊自得山水四景》組詩第二首,作于其游覽或題詠武昌山水畫作時。武昌(今湖北武漢)為歷史名城,詩人通過描繪黃鶴磯、漢陽樹等景觀,展現對當地山水的觀察與感受。
詩以‘望’字統領全篇,選取黃鶴磯、青山、落日、漢陽樹、隔江云等意象,勾勒武昌山水的蒼茫景象,語言簡練,意境悠遠,暗含對自然景觀恒常與時光流逝的感慨。
宿病塵塵滅,新秋漸漸涼。月寒千畝濕,樹暗幾家藏。近岫隨煙沒,良苗帶水香。櫓柔渾不住,夢里道朱方。
洛陽城里卸吟鞍,幾度侯門看牡丹。色借阿環嬌上馬,香分弄玉醉乘鸞。銅駝月色人何在,金谷春歸夢又殘。惆悵舊游今寂寞,一枝濃艷共誰看。
青山千里來,龍奔出平野。逶迤作都城,黃河走其下。借問宿遷人,在昔何為者。云此生重瞳,虎斗天所假。自矜蓋世心,坑秦霸區夏。鴻門逸真龍,烏江陷騅馬。至今哀怨聲,喑嗚海中瀉。
蜻蜓頭落燈花黑,瓦面寒蟾弄霜色。玉壺水動漏聲乾,夜冷蓮籌三十刻。蓬頭兒子凍磨墨,欲拾羈懷尋不得。起看庭樹響風箏,斗杓墮地天盤側。
樹陰如屋霧如潮,淺水流花落野橋。忽憶去年秋八月,玉霄峰頂夜吹簫。
叢綠冒深幽,不知山有秋。羈心易為感,節序引冥搜。晨昏檐際立,久對數峰頭。白云如我意,鱗鱗近遠浮。遂使金風入,分光動曉眸。虛室參差杳,偏宜爽氣投。人靜秋相倚,林鳥閒啾啾。雖欣炎暑薄,轉結露霜憂。所居違自得,夢繞蒼蒹流。非關庭樹響,別自攪悲愁。
牢落羈旅隔楚東,青山夢入往來中。離心落雁驚秋雨,醉眼開花昨夜風。一壑若為甘小隱,三江何日掛歸篷。謀生向坐文窮計,識破誵訛慮已空。
曾伴天孫侍玉宸,偷從太白下峨岷。驚看絕代無雙質,解道登壇第一人。翠袖彎弧長貫月,青絲馳轡不飛塵。亦知八斗才華絕,能復抽毫賦洛神。
論句傳杯興正高,風自蕭蕭,雪自飄飄。書窗不管爾喧囂,爐火初燃,詩韻新敲。萬里龍沙舊客袍,怨甚蕭條,嘆甚飄搖。廿年鄉夢漸迢遙,況有良朋,共唱良宵。
問訊無由會面難,月明惆悵獨憑欄。花枝拂露沾衣濕,猶作當時別淚看。
天意妨吾道,生涯滯客鄉。風高林影亂,山近雨聲長。慷慨君相識,飄零我自傷。山中半間在,屋債倩誰償。
中秋北海景凄凄,好拚今宵醉似泥。快請龍岡疾過我,與君同泛玉東西。
尋夢無拘,奈心無夢,所思幻象繽紛。有風中楝子,在此日沉淪。記春去、相逢暮色,冷城燈火,銷毀天真。便如他、花落街頭,生死誰論。忽而一笑,問明朝、吾又何人?似說唱聲音,嗚嗚大地,揚起囂塵。萬物影中彌散,將靈魂、凝作銘文。放星空之上,斑斕終古傷痕。
芒鞋遠謁洞中天,只為雙親已暮年。此意群仙如洞鑒,今宵好夢愿相傳。
新竹娟娟舊竹斑,東西儼立萬瑯玕。彊鞭迸占青松地,清蔭濃添白石壇。羽扇動搖香粉墮,楊梅點綴絳星攢。我來避暑年年事,錦籜無煩為制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