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過唐潛亨
乾坤為室月為燈,今夕先生眼倍青。笑盡筌蹄聊把手,不知何處是中庭。
藏拙堂深不浪開,夜光容我卷書來。梅花傲雪初無語,斗柄催春忽自回。
參禪不學龐居士,得句猶如孟浩然。要識從來用心處,闃無車馬到門前。
乾坤為室月為燈,今夕先生眼倍青。笑盡筌蹄聊把手,不知何處是中庭。
藏拙堂深不浪開,夜光容我卷書來。梅花傲雪初無語,斗柄催春忽自回。
參禪不學龐居士,得句猶如孟浩然。要識從來用心處,闃無車馬到門前。
以天地為屋室明月作燈燭,今夜先生的眼神格外清亮。笑談間拋卻世俗束縛執手相歡,竟不知哪處才是庭院中心。藏拙堂幽深不輕易開啟,月光允許我攜書卷前來。梅花傲對風雪默默無語,北斗斗柄轉動催促春天悄然返回。參禪不學龐蘊居士的方式,得句卻似孟浩然般自然。要知我向來用心之處,便是門前寂靜無車馬喧鬧。
筌蹄:出自《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此處指世俗的束縛或客套。
斗柄:北斗七星中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組成的斗柄部分,古人以斗柄指向判斷季節,《鹖冠子》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之說。
龐居士:指唐代禪宗居士龐蘊,以參禪悟道聞名,《景德傳燈錄》載其事跡。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詩風自然清淡,與王維并稱'王孟'。
闃(qù):寂靜,無聲。
此詩當作于元夕(元宵節)夜,詩人拜訪友人唐潛亨時所作。時值初春,月色清朗,二人相談甚歡,于藏拙堂中賞梅論詩,遠離世俗紛擾,詩人因感于此景此情而作。
詩中通過元夕訪友的情景描寫,展現了詩人與友人高潔的品格與隱逸的生活態度。全詩意境幽遠,語言淡而有味,既體現了對自然之趣的追求,亦暗含對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融景、情、理于一體的佳作。
三月風煙到處新,漸愁佳麗化為塵。重遮去路如留客,轉入中堂亂打人。簾外翩躚呈妙舞,枕邊宛轉學橫陳。為君憔悴君應恨,何不為歡及早春。
至行孤高金不堅,犀顱鶴骨自巉然。寶峰即是如如體,何用歸休更覓禪。
南宮歸后歲蹉跎,此日逢君奈別何。野館解鞍行客飯,寒山對酒故人歌。蒹葭水國孤鴻度,橘柚霜林疋馬過。為報已無軒冕夢,清泠臺下臥煙蘿。
山縈九鎖路幽深,古木高森積翠陰。自是仙家風景異,欣欣杖策步云林。
中原雜種莫相侵,皎日安能翳尺陰。酋首終須懸漢闕,帝羓久在殺胡林。
可笑人心自短長,誰知個事不囊藏。化成橙子舌耽味,幻作梅英鼻覺香。金卵似真隨變滅,冰魂元假卻芬芳。唯心識破同根旨,何必臨風再舉揚。
坐玩群兒戲,閒供一笑歡。朱丸那卻鬼,白酒不禁寒。官索題春帖,鄰分饋歲槃。歸期知幾日,謾檢歷頭看。
某日窺心意暗生,此時凈土亦猙獰。往來風雪呼如咽,離別情懷痛似黥。金粉流明燈火蝕,碧花沉墮世間傾。天于歲晚添妖色,黑草微青透白城。
君到詩情每被抄,玉臺秋磬借僧敲。門前荷簣知心否,云鎖千峰月正高。
子猷安道何為者,自是相忘意最真。千載寥寥風雪夜,始知乘興更無人。一冬飛雪又將春,能報年豐不救貧。我亦曾聞散花手,不知天女意何勤。眼前觸物動成冰,凍筆頻枯字不成。獨坐火爐煨酒吃,細聽撲簌打窗聲。
長把新詩花下吟,看花誰念少年心。今朝獨到西園里,杏色桃花懊惱深。
不免馳驅苦,恬心與徜徉。塵因雨后減,日似客程忙。早映紅參白,新條綠漸蒼。常嫌睡欠足,未擬夢家鄉。
百年吾不醉,一歲幾何春。況接桃花暮,難禁柳色新。君為避世客,余是放歌人。爛熳題詩遍,林鶯莫漫嗔。
山館?啼碎客心,惡聞何處響孤砧。數聲驚覺還家夢,一夜挑燈憶故林。
樹色濃堪掬,癡嵐撲雨秋。道人巖下住,屋角掛奔流。草迷蒼耳子,鳥弄白頭翁。十里湖山樹,平分杳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