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寫真求贊 其六十四
天童比丘,還相識不。
白發寒巖雪,青瞳古澗秋。
現身不墮類,分影也隨流。
它日果能窺頂相,晴云似放去山頭。
天童比丘,還相識不。
白發寒巖雪,青瞳古澗秋。
現身不墮類,分影也隨流。
它日果能窺頂相,晴云似放去山頭。
天童寺的比丘,你還認得我嗎?白發如寒巖上的積雪,青瞳似古澗中的秋水。現身不落入固定形相,分身影也隨順流轉。若他日能得見究竟法相,便如晴云自在飄向山頭。
天童比丘:天童寺的僧人,天童寺為佛教名剎,位于今浙江寧波。
寒巖雪:寒冷山巖上的積雪,此處比喻僧人斑白的頭發。
古澗秋:古老山澗中的秋水,形容僧人眼神清澈如秋潭。
不墮類:不落入固定的形相類別,指超越外在表象。
分影隨流:分身影隨順因緣流轉,喻示隨遇而安的禪修境界。
頂相:佛教術語,原指佛的頂上肉髻相,此處代指修行者的究竟法相。
此詩為宋代曹洞宗高僧宏智正覺(天童正覺)為禪人畫像所作題贊。正覺常住天童寺,提倡'默照禪',此詩通過題詠禪人寫真,反映其對禪修者內在境界的體悟,創作于其弘揚禪法、教化弟子的時期。
詩中以簡練筆墨描繪禪人的外在形貌(白發、青瞳)與內在境界(不墮類、隨流),將形神統一,展現禪修者超越表象、自在無執的精神風貌,是禪詩中'以相顯法'的典型之作。
數筆湘山衰眼力,一犁春雨隔清談。遙知穩靠蒲團處,碧篆香消柏子庵。飽參衲子一千指,古格叢林二十年。想見升堂提祖令,道容水雪照人天。湘南道價獨驚群,知是黃龍的骨孫。本色住山何所有,白鷗春水自當門。
簾櫳卷。穿來穿去雙雙燕。雙雙燕。烏衣新剪,天涯游倦。銜花杏苑胭脂片。翩躚掠雨深深見。深深見。雕梁春永,呢喃自遣。
端坐不得志,出門橫朱輪。輝光盈道路,車上意氣新。孫弘起牧豕,買臣方負薪。一言當天子,遂據要路津。叱吒奔風雷,顧盼生陽春。如何賈誼才,終老長沙濱。丈夫有時命,豈必終苦辛!
莫辭東路遠,此別豈閑行。職處中軍要,官兼上佐榮。野亭楓葉暗,秋水藕花明。拜省期將近,孤舟促去程。
有書意難盡,無夢心轉安。悟徹維摩理,初生月似殘。
新秋玉露洗長空,冰鏡孤懸映綺櫳。一片清光涼似水,萬年宮樹照青蔥。
似流水、年光別去,鏡里苕顏,忍教輕負。百日黃雞,唱到吳歌、盡情處。送君歸矣,休折損、河梁樹。舉酒屬梅花,好待取、春風吹汝。歧路。笑葫蘆畫就,此別一年一度。燈屏顧影,怎禁得、鬢絲飄素。正纖手、雪水煎茶,又春夜、紅樓聽雨。算祇有韶光,償得離人心苦。
我愛臨封好,詩人興味長。嶺南蕉子國,海上荔枝莊。民有百年壽,家藏十種糧。宦游無遠近,樂處是仙鄉。
黏罕中間陷兩京,當時兀朮尚無名。如今索斗無時了,不使山川見太平。
一塔倚云根,他山面面新。不須驚崄絕,自有定心人。
嶺圃逢君夕,春風食尚寒。不言別后事,先問圣躬安。存歿悲諸老,去留任一官。云林最深處,相對酒杯寬。
門外依然雨滴聲,萬般巧說爭如實。平生心膽向人傾,相見還同不相識。
西山殘雪在,返照萬家明。漢署賓初集,梁園賦欲成。門搖金馬色,樹走玉龍聲。暗溜還凝水,疏簾尚積霙。花輕含冷萼,草細折冰莖。寒櫪仍留騎,深更不算觥。璚樓驚曙雁,銀闕聽新鶯。紀瑞詞臣頌,祈靈圣主情。白云停絕唱,黃竹念蒼生。紬史書年異,看君繼二京。
色正中央世所奇,絳膺丹趾古尤稀。遠乘花雨辭滇水,高挹天香覲帝闈。上苑金鶯難并侶,碧霄黃鵠喜聯飛。信斯瑞物非徒致,惟我皇仁被九圍。皇仁廣被世雍熙,南服祥禽貢玉墀。菊羽煌煌金色燦,星眸炯炯碧光垂。致身幸際千年運,調舌能歌萬壽詞。好向丹山邀彩鳳,銜圖共獻太平時。
海上寒威迫,寰中戰氣酣。書來知病訊,詩好抵清談。世事誰消長,生涯歷苦甘。固園梅放未,醞釀一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