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靜君貳尹即次其贈孫季蠡韻三首 其二
岧峣首陽山,薇蕨生其巔。抗志希黃虞,悲風響秋煙。
愿托采薇歌,一奏清商弦。靈脩既浩蕩,照察無良緣。
厲此忠愛心,日夕懷貞堅。但恨塵網羈,未暇求神仙。
結交慕京洛,此意良未然。
岧峣首陽山,薇蕨生其巔。抗志希黃虞,悲風響秋煙。
愿托采薇歌,一奏清商弦。靈脩既浩蕩,照察無良緣。
厲此忠愛心,日夕懷貞堅。但恨塵網羈,未暇求神仙。
結交慕京洛,此意良未然。
高峻的首陽山,薇蕨生長在它的山巔。堅守高潔志向追慕黃帝、虞舜,悲風在秋煙中呼嘯。希望寄托于采薇的歌謠,彈奏一曲清商調的琴弦。君主心意既已疏闊,難以得到明察的機緣。激勵這忠愛之心,日夜堅守忠貞與信念。只恨被世俗的羅網束縛,無暇去追尋神仙之境。結交朋友傾慕京城權貴,這心意實在并非所愿。
岧峣(tiáo yáo):高峻的樣子。
首陽山:傳說中伯夷、叔齊隱居采薇之地,代指高潔隱逸之所。
薇蕨(wēi jué):兩種野菜,伯夷、叔齊曾以此為食,象征清苦自守。
抗志:高尚的志向。希:追慕。黃虞:黃帝與虞舜,代指上古圣君。
清商弦:清商調的琴弦,音調凄清,多表悲切之情。
靈脩:本指神明,詩中借指君主或賢明之人。浩蕩:疏闊、無思。
塵網羈:世俗的束縛。塵網,比喻世俗的繁瑣事務。
京洛:京城洛陽,代指權貴聚集之地。
此詩為作者贈別友人靜君貳尹(副職官員)時所作,屬和詩(次其贈孫季蠡原韻)。結合‘抗志希黃虞’‘厲此忠愛心’等句,推測創作于作者與友人皆懷高潔之志卻受現實束縛的背景下,借贈詩表達彼此對理想的堅守與對世俗羈絆的感慨。
全詩以首陽山、薇蕨等意象為引,借伯夷叔齊典故,表達對高潔品格的追慕;通過‘靈脩浩蕩’‘塵網羈’等句,反映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語言古樸,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既為友人共勉,亦為自身心志的剖白。
繡枕紅衾晚意濃,啼鶯大似不相容。夢魂苦恨歸來早,不盡瀛洲第一峰。
一函詒我江楓詠,曾汎荃橈白鷺前。北郭遙連三品石,西新近失四銖泉。幾叢弱葦牽長鏡,何處殘霞帶遠天。想去暮云平谷口,不知歸棹臥涼煙。
芳姿勁節本來同,綠蔭紅妝一樣濃。我若化龍君作浪,信知何處不相逢。
舟楫頻來往,江山自渺漫。風湍聊暫息,旅酌不成歡。舊事追相憶,新愁別轉難。推篷占霽色,羈思稍能寬。
陌上柳條新,逢春倍惜春。忽聞啼杜宇,愁殺未歸人。
瑞氣氤氳萬歲山,碧池一帶水潺湲。殿傍種得青青豆,要識民生稼穡艱。
遠近游蹤分不分,峽江水接粵江濆。林間獨鶴能無夢,天上雙鳧自有群。古寺飛來空想像,雨花散去任繽紛。緘書報語神明宰,持贈惟須嶺上云。
今朝當社日,明日是花朝。佳節唯宜飲,東池適見招。綠深楊柳重,紅透海棠嬌。自笑鬢邊雪,多年不肯消。
攜家向鄉國,一水竟茫然。易簀已無地,橫舟空有年。何人收白璧,他日負青氈。灑淚滄江上,凄涼對楚天。
灘聲暮更急,風外亦潺湲。是夕兼微雨,吹泉滿四山。舟隨初月引,夢向故林還。白鷺時相笑,君閒亦未閒。
高賢名筆幾傳留,偶向君家匣里收。此日人猶甘北面,當時地亦重南州。經鋤臥柳終身計,軒冕浮萍一葉流。無限衷情呼不應,瓣香終日對悠悠。
傭書五載老燕關,君亦陳情解印還。留取風沙雙病眼,鄮州明日共看山。
橫塘歸路尚間關,環翠軒中幾往還。山水祇應隨處好,不勞回首白云間。好是清風五月寒,便教忙殺也盤桓。最憐池水荷花滿,不與詩翁一處看。
朝憂猛虎夕長蛇,吊戰場文憶李華。自笑病來寬帶眼,那能老去植幢牙。如君政合登東閣,顧我惟堪老北涯。賓主秋風南浦路,旗鈴好聽捷音嘩。
入林欣把臂,蕭散欲飛翻。酒亦將軍令,花仍處士村。清香浮畫戟,殘月上營門。無敵夸詩思,長城在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