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梅護圣四首 其一
萬壑聲中柏子煙
高僧日日看云眠
當年象虎今何在
千古寒堂一鐵鞭
萬壑聲中柏子煙
高僧日日看云眠
當年象虎今何在
千古寒堂一鐵鞭
在千萬山谷的回響中,飄著柏子燃燒的輕煙,高僧每日看云卷云舒,自在安眠。當年威震一方的象虎如今何在?千古清冷的佛堂里,只余一根鐵鞭靜立。
萬壑:形容山谷眾多,聲音回響不絕。
柏子煙:燃燒柏子產生的煙霧,常為寺院供香,營造禪意氛圍。
象虎:或指傳說中的神獸,亦可能代指護寺的威嚴象征。
寒堂:清冷的佛堂,體現寺院的幽寂。
鐵鞭:或為寺中遺物,象征戒律、傳承或歷史的見證。
大梅護圣指大梅山護圣寺(今浙江寧波境內),為佛教名剎。詩人游覽時,見古寺幽寂,觸景生情。詩中“高僧”或指寺中修行者,“象虎”或關聯寺院傳說,全詩或作于南宋,反映文人游寺時對禪意與歷史的感悟。
全詩以古寺為背景,通過清幽之景與歷史遺物的描寫,既展現禪院的超脫氛圍,又暗含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宋代山水禪意詩的典型之作。
東寶惟金,南木有喬。發輝曾崖,竦干重霄。美哉茲土,世載英髦。育翮幽林,養音九皋。唐后明揚,漢宗蒲輪。我皇降鑒,思樂懷人。群臣競薦,舊章惟新。余亦奚貢,曰義與仁。仁義伊在,惟吳惟潘。心積純孝,事著艱難。投死如歸,淑問若蘭。吳實履仁,心力偕單。固此苦節,易彼歲寒。霜尋雖厚,松柏丸丸。人亦有言,無善不彰。二子徽猷,彌久彌芳。拔叢出類,景行朝陽。誰謂道遐,弘之則光。咨爾庶士,無然怠荒。江革奉摯,慶祿是荷。姜詩入貢,漢朝咨嗟。勖哉行人,敬爾休嘉。俾是下國,炤輝京華。伊余朽駘,竊服懼盜。無能禮樂,豈暇聲教。順彼康夷,懿德是好。聊綴所懷,以贈二孝。
默默非訥言,汲汲非求仕。所貴審此心,為人與為己。君子慎決機,有恥與無恥。兩端毫發間,一落便千里。世路久波翻,誰復振維紀。至人無容心,流行遇坎止。君行尚自珍,萬世良足恃。
背囊負丹經,花溪策綠玉。既經琪林下,遂造仙山麓。流水繞洞門,深松隱茅屋。秋云寒不歸,暮鳥飛相逐。坐玩赤葉楓,行采黃花菊。紫芝既可茹,秘檢時自讀。渺矣丘中想,永懷霞外躅。
錢塘日夜水東流,回首孤山綠尚稠。千載老仙隨鶴去,百年此地少人游。相逢柳色還青眼,說著梅花總白頭。身后閒名推不去,當年誤識薛杭州。
危灘歷盡得安流,十里肩輿向福州。人物權衡空自愧,江山英采共誰收。栽花只手閑偏慣,閱世雙眸老未休。簫鼓遠勞諸貴迓,一樽同醉玉壺秋。
曉月移窗,白露生庭,肅氣襲人。漸銀河褪色,繁星潛影,工商啟肆,市井揚塵。沅浦舟忙,鼎城車鬧,莽莽乾坤又入春。無晝夜,任流年催老,天地翻新。當時烽火彤云,匹夫志,興亡負此身。恨有懷投筆,請纓無路,嚴平賣卜,原憲居貧。寓意詩騷,埋頭經史,忘卻秋風鱸與莼。斜陽下,且蘇黃作伴,屈杜為鄰。
先塋夜夜夢家山,身系君恩未遣還。祭厚不如生養薄,奠杯秪益涕汍瀾。
映日低風整復斜,綠玉眉心黃袖遮。大梁城里雖罕見,心知不是牛家花。
斗酒一為別,江湖嘆索居。詩曾題五柳,夢每拆雙魚。彩筆風云麗,青山歲月虛。交情深繾綣,爭奈雁來疏。
直道多見黜,故人俱罷官。偶來棲隱處,一盡平生歡。日暮鳥飛疾,雪晴山氣寒。相過寧厭數,歲晚論交難。
蓬萊閣上望蓬萊,萬丈瀛洲縹渺開。云鳥煙光巢翡翠,海門蜃氣結樓臺。安期丹灶今何在,徐福樓船去未回。老我一襟懷古意,倚闌登眺重徘徊。
少年屯牧海門西,望斷天涯思欲迷。稼穡已占時歲稔,夢魂多傍瘴嵐飛。幽窗憶汝惟敲句,驛路逢人問轉期。漫說歸帆淹廣海,芙蓉秋水不勝悲。
雪暗嶺頭云,竹冷溪邊樹。還似瀟湘縹緲人,玉骨籠香霧。月下幽香度。夢里香魂駐。回首南枝酒半醺,寂寞無尋處。
南北河山共一家,瓊丘仙圃自繁華。上陽更有馀春在,紅藥叢叢初放花。
樹合秋聲滿,村荒暮景閒。虹收仍白雨,云動忽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