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早赴奉天殿右角門謝恩明日出通濟門登舟感賦一首
同捧天書拜紫宸,
獨驅羸馬出京門。
十年濫祿慚儒術,
六帙歸田荷主恩。
夾道鶯啼千騎合,
連城虎踞萬營屯。
白頭此去憐疏遠,
翹望蓬萊海色暾。
同捧天書拜紫宸,
獨驅羸馬出京門。
十年濫祿慚儒術,
六帙歸田荷主恩。
夾道鶯啼千騎合,
連城虎踞萬營屯。
白頭此去憐疏遠,
翹望蓬萊海色暾。
我與同僚一同捧著皇帝的詔書在紫宸殿拜謝圣恩,如今獨自驅策著瘦弱的馬匹離開京城。十年來空享俸祿,我內心愧疚于未能真正踐行儒家學術;六十歲得以歸鄉養老,全賴君主的恩寵。道路兩旁黃鶯啼鳴,千騎隨從護衛;京城如虎踞般雄偉,萬千營寨屯駐。我這白發老人此去將遠離朝廷,只能翹首遙望如蓬萊仙境般的宮闕,看那海上升起的朝陽。
天書:皇帝的詔書。
紫宸(chén):指帝王宮殿,此處代指奉天殿。
羸(léi)馬:瘦弱的馬。
濫祿:無功而受祿,自謙之詞。
六帙(zhì):六十歲(一帙為十歲)。
荷:承受,承蒙。
虎踞:形容南京地勢雄偉,如虎之蹲踞。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此處代指帝王居所或朝廷。
暾(tūn):太陽初升的樣子。
此詩約作于作者六十歲致仕(退休)之際。五月十五日早,作者赴奉天殿右角門謝恩,次日從通濟門登舟離京,途中感懷生平際遇與離京之情而作。詩中反映了明代官員年老歸鄉時對朝廷的眷戀、對自身仕途的反思,以及對君主恩遇的感激。
全詩通過離京場景的描寫,以“謝恩”“出京”為線索,融合愧疚、感激與眷戀之情,既展現了士大夫的自省精神,也體現了對皇權的忠誠。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是明代官員致仕詩中的典型之作。
十年前倅北州來,平日風情尚壯哉。 玉水聲中寒濯筆,石楠鄉里夜銜杯。 可憐白首成何事,猶得紅旌向北回。 太守故人應笑我,踐言堪愧子陵臺。
花意知君改外臺,亂紅飛盡見蒼苔。 縱教顏色明年在,前度劉郎肯再來。
畫檐簪柳碧如城。一簾風雨里,過清明。吹簫門巷冷無聲。梨花月,今夜負中庭。 遠岫斂修顰。春愁吟入譜,付鶯鶯。紅塵沒馬翠埋輪。西泠曲,歡夢絮飄零。
吟情老盡江南句。幾千萬、垂絲縷。花冷絮飛寒食路。漁煙鷗雨,燕昏鶯曉,總入昭華譜。紅衣妝靚涼生渚。環碧斜陽舊時樹。拈葉分題觴詠處。荀香猶在,庾愁何許,云冷西湖賦。
寶押繡簾斜,鶯燕誰家。銀箏初試合琵琶。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 芳草滿天涯。流水韶華。晚風楊柳綠交加。閑倚闌干無藉在,數盡歸鴉。
門掩香殘,屏搖夢冷,珠鈿糝綴芳塵。臨水搴花,流來疑是行云。蘚梢空掛凄涼月,想鶴歸、猶怨黃昏。黯消凝。人老天涯,雁影沈沈。 斷腸不在聽橫笛,在江皋解佩,翳玉飛瓊。煙濕荒村,背春無限愁深。迎風點點飄寒粉,悵秋娘、燕袖啼痕。更關情。青子懸枝,綠樹成陰。
日寒風細。庭館浮花氣。白發潘郎吟欲醉。綠暗蕪千里。西園南浦東城。一春多少閑情。日暮采蘋歌遠,夢回喚得愁生。
峽自夷陵束,江從白帝懸。兩崖如劍立,百丈入云牽。
石出疑無路,云開別有天。往來頻陟險,千里正茫然。
江山秀麗有奇峰,云水悠悠物外通。 容足安夷尋達士,無緣寄語在乘風。
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斗遺香。玉輪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 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
鶯啼處,搖蕩一天疏雨。極目平蕪人盡去,斷紅明碧樹。 費得爐煙無數,只有輕寒難度。忽見西樓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百尺章臺撩亂吹,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鐘。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 蝶化彩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
趙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湯湯沙浩浩。 送君迢遙西入秦,天風蕭條吹白草。 車騎衣冠滿路旁,驪駒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觴不能飲,羽聲颯沓飛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滅,七尺屏風袖將絕。 督亢圖中不殺人,咸陽殿上空流血。 可憐六合歸一家,美人鐘鼓如云霞。 慶卿成塵漸離死,異日還逢博浪沙。
一簾病枕五更鐘,曉云空,卷殘紅。無情春色,去矣幾時逢?添我千行清淚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宮吳苑草茸茸,戀芳叢,繞游蜂,料得來年,相見畫屏中。人自傷心花自笑,憑燕子,舞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