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十六變詞 其十一
十一變之時。生在南方閻浮地。造作天地有作為?;f物由嬰兒。陰陽相對共相隨。眾生稟氣各自為。番息眾多滿地池。生活自衛由乘靡。劫數滅盡一時虧。洪水滔天到月支。選擢種民留伏羲。思之念之立僧秪。唯有大圣共相知。
十一變之時。生在南方閻浮地。造作天地有作為?;f物由嬰兒。陰陽相對共相隨。眾生稟氣各自為。番息眾多滿地池。生活自衛由乘靡。劫數滅盡一時虧。洪水滔天到月支。選擢種民留伏羲。思之念之立僧秪。唯有大圣共相知。
第十一變的時候,老君生于南方閻浮提大地。他創造天地有所作為,化育萬物如同孕育嬰兒。陰陽二氣相對又相互依存,眾生稟受元氣各自生長。繁殖眾多遍布大地湖池,生存自保依靠相互維持。劫數將盡一切受損衰敗,洪水滔天蔓延到月支之地。選拔留存種民讓伏羲延續,思念祈念中確立僧祇。只有大圣能彼此理解相知。
閻浮地:即閻浮提,佛教四大部洲之一,此處泛指人間。
番息:繁殖、滋生,指眾生繁衍。
劫數:佛教指極長的時間周期,道教借用指天地循環的災難周期。
月支:漢代西域古國月氏,此處泛指遠方。
種民:道教術語,指被選中留存的修行者或民眾,象征延續道脈。
僧秪(祇):梵語音譯“僧祇”,意為“眾多”或“極數”,此處或指僧團,體現佛道術語融合。
《老君十六變詞》為早期道教文獻,約成書于南北朝時期。此時佛道交融,道教通過神化老子(老君)構建教義體系。此篇為“十六變”之十一,描述老君變化中的創世與救劫場景,反映道教對宇宙生成、劫數循環及神圣護持的理解,融合佛教術語(如閻浮提、劫數)以增強宗教敘事的權威性。
此詩通過老君第十一變的敘事,闡述天地萬物生成、劫數滅盡及選留種民的過程,核心體現道教“神圣護持”與“劫運循環”的教義,融合佛道術語,是研究早期道教神化老子與佛道交融的重要文獻。
斷腸題句有誰憐,杜宇聲聲和曉煙。血染柔茵云漠漠,骨枯平陸恨綿綿。難乾陌灑銅駝淚,又到郊馳鐵騎年。一樣萋萋供幽賞,澄江差勝滬江邊。
萬里乾坤萬水東,偶從廟貌得瞻崇。六經此學千年外,萬古心香一瓣中。自有此天人不夜,雖無壇樹杏長紅。何人主靜濂溪后,不到門墻自圣功。
寒雞誤客行,躑躅犯霜露。冰凍不生潮,娥江夜難渡。
清揚白晰綠云髫,柳市蘭閨意總消。最是春眠渾不醒,主人衫袖短蕭蕭。
萬春庭院。幾度登門消渴念。漫侃閑聊。自有豪情動絳霄。鴻儒滿室。淵雅情懷人罕識。更喜移家。待賞名園金粟花。
未可詢行役,言尋好翠微。水添江路直,帆側峽風歸。殘月波翻碎,閒鷗春浴肥。時時慚物外,何日坐忘機。
病起春深白晝閑,瓦松花老掩柴關。坐調心息無浮念,沉水煙銷古博山。
正宗川味麻辣酸,攔道牽衣勸進餐。孰料笑中藏大棒,一敲頓覺齒牙寒。
極運兮不中,來將屈兮困窮。余深憫兮慘怛,愿一列兮無從。乘日月兮上征,顧游心兮鄗酆。彌覽兮九隅,彷徨兮蘭宮。芷閭兮樂房,奮搖兮眾芳。菌閣兮蕙樓,觀道兮從橫。寶金兮委積,美玉兮盈堂。桂水兮潺湲,揚流兮洋洋。蓍蔡兮踴躍,孔鶴兮回翔。撫檻兮遠望,念君兮不忘。怫郁兮莫陳,永懷兮內傷。
紫府與玄洲,誰來物外游。無煩騎白鹿,不用駕青牛。金化顏應駐,云飛鬢不秋。仍聞碧海上,更用玉為樓。
相逢可恨十年遲,針芥相投更不疑。從此詩筒數來往,不須千里寄相思。新詩三復用功深,始信今人有古心。斗葉儷花兒輩事,唱高廟瑟有遺音。自古詩人失意多,偶然歲晚慰蹉跎。如今世味都如蠟,水際林間自日哦。三洪文字照乾坤,小謝風流筆力存。悟解向人難舉似,見花微笑自忘言。莫嗟官路昧通津,舉世滔滔豈識真。早晚青云如直上,正須文字為藩身。
晨星遙望嘆朋簪,永夜曾陪玉麈談。為問千金市燕駿,何如匹練走吳驂。張憑勃窣才還健,言子精華筆更酣。莫訝新篇不成和,故人蕭瑟賦江南。
赤霞黃石想豐神,賁典仍華謝俗身。八十鶯花馀戲劇,三千禮樂自陶甄。人間桑梓蜀威遠,夢里江湖楚壽春。驄馬風聲滿南國,堂封回首重嶙峋。
龍潭秋水碧鱗鱗,好向桃源去問津。云里高才如洞府,花間生齒類仙人。嗟他善卷中同世,記取金剛是故鄰。為語殿西三杜子,青蓮今巳悟前身。
任城城南樓突兀,雪花飛后梅花出。云里朔冰如白虹,東風旦夕來披拂。金龜換酒憶當年,鼙鼓幾曾驚醉眠。夜郎回望長安日,濟水不到峨眉天。鑒湖鯨月亦安在,但見黃河入滄海。我來大笑歌陽春,洪波渺渺開龍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