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
大道連國門,東西種楊柳。
葳蕤君不見,裊娜垂來久。
緣枝棲暝禽,雄去雌獨吟。
余花怨春盡,微月起秋陰。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葉。
好風吹長條,婀娜何如妾。
妾見柳園新,高樓四五春。
莫吹胡塞曲,愁殺隴頭人。
大道連國門,東西種楊柳。
葳蕤君不見,裊娜垂來久。
緣枝棲暝禽,雄去雌獨吟。
余花怨春盡,微月起秋陰。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葉。
好風吹長條,婀娜何如妾。
妾見柳園新,高樓四五春。
莫吹胡塞曲,愁殺隴頭人。
寬闊大道連接著京城城門,道路東西兩邊種滿了楊柳樹。那茂盛的樣子你沒看到嗎,柳枝裊裊娜娜下垂已經很久了。沿著樹枝棲息著暮歸的鳥兒,雄鳥離去雌鳥獨自哀吟。殘余的花朵埋怨著春天將盡,一彎微月帶來了秋的陰涼。坐著凝望窗中的蝴蝶,起身攀折枝上的柳葉。好風吹動著長長的柳枝,它那婀娜的姿態怎比得上我呢。我看到柳園煥然一新,在高樓上已度過四五個春天。不要吹奏那胡塞的曲子,會愁煞了邊關的人。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
暝禽:暮歸的鳥。
隴頭人:指邊關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古代折柳有送別之意,此詩可能創作于一個暮春時節,詩人看到柳園景色,聯想到離別,結合當時可能存在的邊關戰事,抒發了女子對邊關親人或愛人的思念與擔憂。
這首詩主旨圍繞女子的情感展開,借柳園之景抒發孤獨與愁緒。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細膩。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古代詩歌中常見的離別與相思主題。
渚蒲淅淅風猶急,岸柳纖纖雨尚余。 棲鷺宿鷗渾去盡,泝溪還有兩三魚。
笙簫婉孌落人間,目極靈芝宮不還。 猶喜遺音吾獨識,且教明月住空山。
龍泉出匣鬼神驚,獵獵霜風送客程。 白發垂堂千里別,丹心報國一身輕。 劃開云路沖牛斗,挽落天河洗甲兵。 馬革裹屍真壯士,陽關莫作斷腸聲。
小儒各標榜,百偽無一真。 圣人雖復起,難使醨酒醇。 竺乾天人師,日月萬古新。 法像自東漢,翻譯盛西秦。 晶晶第二月,擾擾虛空塵。 當時廣長舌,論說亦已勤。 眾生日蚩蚩,苦樂從冤親。 彼海亦有岸,何人獨知津。 從來解義趣,涕泣常沾巾。 醉中逃禪客,恐非三乘人。
蒹葭白露早紛紛,上下參差意象分。朔漠南來應累譯,衡陽北望盡同文。
方思坐臥觀三日,又見紆回作五云。一一總成龍鳳質,可教容易換鵝群。
人似已圓孤月。心似丁香百結。不見謫仙人,孤負梅花時節。愁絕。愁絕。江上落英如雪。
一水盈盈牛與女。目送經年,脈脈無由語。后夜鵲橋知暗度。持杯乞與開愁緒。 君似庾郎愁幾許。萬斛愁生,更作征人去。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間豈有無愁處。
一旅南巡瘴海邊,孤洲叢樾系樓船。 從容卷土天難定,急難防胡地屢遷。 丹鳳未傳行在所,黃龍虛兆改元年。 當時血戰潮痕在,常使英雄涕泫然。
欲向匡廬臥白云,宮亭水色盡氤氳。 千山日射蛟龍窟,萬里霜寒雁鶩群。 浪擁帆檣天際亂,星臨吳楚鏡中分。 東南歲晚仍鼙鼓,莫遣孤舟逐客聞。
雄謀竟不決,寶玉終不愛。倏爾霜刃揮,颯然春冰碎。 飛光動旗幟,散響驚環珮。霜灑繡障前,星流錦筵內。 圖王業已失,為虜言空悔。獨有青史中,英風觀千載。
自知年幾偏應少,先把屠蘇不讓春。 倘更數年逢此日,還應惆悵羨他人。
明從海上來,皎皎入我牖。 何如登高臺,對月把尊酒。 問月月無言。浩歌詩千首, 幾人知此樂,此樂公所有。
林亭幽且深,砌下玉溪水。 淙琤環佩聲,曉夕清心耳。 使君性所樂,愛玩不少已。 方持利物心,默坐窮至理。
堂前對花柳,堂后瞰沼沚。 賢者堂中人,虛心湛如水。 煩暑當風窗,中宵隱月風。 作詩紀勝概,詩與水清泚。
西山最高峰,積雪連四季。 登樓試寓目,入國有故地。 烽候雖久息,武經思豫備。 文饒昔籌邊,公意今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