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書堂自警三十五首 其八
昔者抗厥志,欲效顏子復。
今胡事悠悠,反作曹食粟。
昔者抗厥志,欲效顏子復。
今胡事悠悠,反作曹食粟。
從前我曾立下高遠志向,想要效仿顏子克己復禮的修行。如今為何行事如此散漫,反而成了領取俸祿的平庸之輩?
抗厥志:抗,樹立、高舉;厥,代詞,自己的。指樹立高遠的志向。
顏子:即顏回,孔子弟子,以安貧樂道、克己修德著稱,《論語》載其'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復:此處指'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即約束自己,踐行禮法。
悠悠:散漫、懈怠的樣子。
曹: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此處代指普通官吏。
食粟:領取俸祿,指依靠公家糧食生活,喻指平庸無為之狀。
此詩為作者于隆興書堂期間所作《自警》組詩之一。隆興書堂為講學或修身之地,組詩旨在通過自我反省警示言行。此詩具體創作于作者對自身修行狀態產生反思之際,反映其對堅守初始志向、避免平庸的迫切要求。
詩以今昔對比為核心,前兩句追述立志明志之初心(效仿顏子修德),后兩句直指當下懈怠之現狀(淪為食祿庸人),鮮明的反差凸顯自我警誡之意。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古代士人修身自省主題的典型作品,體現了對道德理想的堅守與對現實惰性的批判。
齪齪誠何算,堂堂亦已休。嗟聞閉東閣,忍復過西州。會送宜千乘,歸藏但一丘。往來埋玉恨,清淚漲溪流。
熏風動麥田,輕波水面滑。遠陌行稼者,草帽浮不沒。
當年一別各天涯,回首征塵路已賒。碧海浪中騰駿馬,黃金臺上噪昏鴉。鯤鵬有翅何曾展,桃李無言敢自誇。老至猶窮吾不悔,平生未種向陽花。
城市終當徙,開軒向綠疇。老知學稼好,窮帶著書愁。野燕登蠶箔,山雞雊麥秋。村氓無曲調,出口自成謳。
素質天然靜,清芬繞鼻根。更于翹楚上,一筆起冰魂。
村僻無人到,安居似野僧。柴門交岸竹,茅屋帶溪藤。煮粥宜雜稻,分茶間老菱。百年堪樂此,生計日相仍。
滄海橫流百戰身,此心獨有醉鄉真。逢君莫怪清狂客,辛苦潘郎拜路塵。
曾引雙飛綵鳳來,紫瓊鏤管上簫臺。于今無復人間夢,一曲閒吹坐碧苔。
仙人來日尚迢遙,猶及韶年未盡凋。乞把平生重付與,眼前罪悔一時銷。
四百南朝寺,青鞋處處游。何方駐瓢笠,古剎寄牛頭。
漷州太守吾同年,香凝畫戟春風前。談詩虛幌坐白晝,忽見浩蕩萬里之江天。天開地辟鴻濛外,風回日動神靈會。蓉旂翠節下葳蕤,陰火明珠出光怪。西山雪水青霄來,豁然峽斷長川開。洞庭浪闊秋蕩漾,漢陽樹遠云徘徊。廬阜迢遙到牛渚,復渚重洲散平楚。布帆漠漠瓜步煙,紅葉離離石城雨。山庵似聽疏鐘鳴,野橋疑有行人行。村墟微茫灌木暗,絕境毫末俱分明。旅榜前頭更漁艇,萬鶩千鴉動寒影。水窮霞盡已欲無,猶是海門秋萬頃。野人興發滄洲間,欲呼艇子吾東還。熟看乃是云巢畫,巧奪神力回天慳。太守邀我題小草,上有仙人虞閣老。開圖歡喜悲忽來,令我有句不能道。仙人昔欲三神游,我居三神海上頭。成連攜我鼓琴處,白浪如山龍出游。夜夢從之看浴日,十洲青小洪波赤。仙人教讀新宮銘,酒醒扶桑露華白。小山桂樹淮之洲,雁影幾度空江秋。嗚呼仙人不可見,太守與我心悠悠。
高亭行處盡,遠岫望中微。日月開禪觀,云霞護客衣。
幾年空有憶梅詩,常恐江南驛使迷。慚愧一枝償病眼,春風須勸笛聲低??逃裾此秩齼芍?,霜空林杪早春時。蕭疏仙骨閑相并,緲縹幽香冷自知。江南詩客兩仙才,攜手東原賦早梅。瓊樹令人常愿見,還家何事更徘徊。
庭散紙尾鶩,窗聚案頭螢。無端循除水,也學夜誦聲。
清流帶古郭,中有射鴨堂。苔衣畫壁澗,石臺花雨香。之子弄孤翰,相見竹梧蒼。思幽天機發,慮清塵夢忘。會須琴堂夜,共宿破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