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洗滌炎埃宿雨晴,
井梧一葉報秋聲。
氣從緹室葭莩起,
風向白蘋洲渚生。
洗滌炎埃宿雨晴,
井梧一葉報秋聲。
氣從緹室葭莩起,
風向白蘋洲渚生。
隔夜的雨洗去了夏日的炎熱與塵埃,天氣放晴;井邊梧桐的一片落葉,宣告了秋的聲響。節氣的變化如緹室中葭莩灰的萌動,秋氣開始萌發;秋風從長滿白蘋的洲渚上緩緩吹起。
炎埃:夏日的炎熱與塵埃。
宿雨:隔夜的雨。
井梧:井邊的梧桐樹,古人常以梧桐落葉預示秋至。
緹室(tí shì):古代觀測節氣的密室,用緹(赤黃色帛)密封,內置葭莩灰以測節氣變化。
葭莩(jiā fú):蘆葦莖內的薄膜,古人用其灰置于律管中,節氣變化時灰會自行飛出。
白蘋:一種水生植物,秋季生長茂盛,常與秋景關聯。
此詩當創作于秋季初至之時,詩人通過觀察雨后晴景、梧桐落葉等細微變化,結合古代節氣觀測的文化背景,記錄下秋意萌發的瞬間,體現對自然與生活的敏銳感知。
全詩以“秋至”為核心,通過雨洗炎埃、梧桐落葉、緹室氣變、洲渚風生等場景,細膩展現秋初特征,語言凝練,觀察入微,是一首生動描繪季節更替的詠秋小詩。
昨過立瀨墟,遠見君家樹。樹樹含春情,迎我濃溪渡。濃溪之水濃于酒,山光倒注綠可剖。山下溪流鏡面平,雙篙點破魚不驚。君家恰在溪山曲,濯足溪流飲山綠。自栽松柘亂成行,憂來躑躅野人旁。直輸心血作灌溉,獨辟虔南樹藝場。海天一粟君何補,躬耕小稱溪山主。但為時艱惜好春,眼前寸寸黃金土。沉吟此際百酸辛,我亦長镵托命身。無田不渡浙江水,愁作東西南北人。
江海悠悠逝,那堪死別情。向平婚未畢,皂宰宦初成。夜雨原花落,秋風墓草生。九京何日返,空復望佳城。
曉腹清呼飽露津,本求仙蛻遠囂塵。貂溫范蜜非吾族,枉共花冠托此身。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三十年前華岳還,棄繻誰識此潼關。虹橋漫指天涯柱,華榜曾游夢里山。無地可能忘舊隱,有仙端合駐童顏。親交他日傷凋落,翠壁丹崖想自攀。
一雪西江萬類奇,曉來簾外更霏微。光搖天地月無影,凍合川原鳥不飛。煮茗可堪分玉屑,讀書誰復映寒輝。閭閻凍餒知多少,敢道嚴威入豸衣。
茶甌才退酒杯來,酒興濃時杯復杯。也須留取三分醒,要帶明月清風回。
普請開田力已齊,紛紛帶水又拖泥。展開兩手人休問,昨夜三更月落西。
碧池雙艷吐清風,澹蕩平分出露叢。姿比漢皋聯佩錦,苞疑合浦兩珠紅。同心映日香胎凈,并髻凌波色蘊空。好待月明棲翡翠,花房偕宿影濛濛。
次公不解飲,越石最能詩。短句從誰賦,空觴祗自持。晴云低過雨,斜日上高枝。近寺鐘聲起,歸鞍未可期。
燕外青樓已禁煙。小寒猶自薄勝綿。畫橋紅日下秋千。惟有樽前芳意在,應須沈醉倒花前。綠窗還是五更天。
扇子峽中有隱士,清江一曲照柴荊。當時船急失一見,至今空憶暮猿聲。青城之西溪谷深,道翁巢居獨鼓琴。一杯松麨留我宿,夜半虎嘯風生林。剡溪百里徹底清,石闌干里真人行。大丹一粒擲溪水,禽魚草木皆長生。
終朝恒苦雨,山徑阻招尋。作客殊無味,逢人難語心。曉風初出谷,寒葉尚馀陰。可似羈棲鳥,春來思舊林。
不雨憂農事,雨多還望晴。亞窗斜日漏,高樹晚霞生。一水白連野,數峰青過城。明朝思出郭,看稻聽殘鶯。
繡幃金障渺天涯,小苑東風半著花。十載舊游人不見,也隨春意報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