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定夫過訪鏡園次韻
深樹幽溪抱徑斜
竹陰涼借翠云遮
隱居結客開蓮社
勝侶分題散筆花
叔寶臨風人似玉
安仁歸路果如麻
晚將明月隨君去
更贈芳郊一片霞
深樹幽溪抱徑斜
竹陰涼借翠云遮
隱居結客開蓮社
勝侶分題散筆花
叔寶臨風人似玉
安仁歸路果如麻
晚將明月隨君去
更贈芳郊一片霞
濃密的樹林與清幽的溪水環(huán)繞著傾斜的小徑,竹林的陰涼被如翠云般的竹葉遮蔽。隱居此處與客相交,如同開啟白蓮社般的雅集;好友們分題作詩,筆下生花妙趣橫生。您(李定夫)臨風而立,似衛(wèi)叔寶般溫潤如玉;又若潘安仁歸時,眾人投果如落麻般熱烈。傍晚我將伴明月送您離去,再贈這芳郊一片絢麗的云霞。
蓮社:東晉高僧慧遠于廬山結白蓮社,后泛指文人雅集。
勝侶:良友,指李定夫等來訪友人。
分題:古人雅集時分配詩題,各自創(chuàng)作。
叔寶:指衛(wèi)玠(字叔寶),東晉美男子,此處以“人似玉”贊李定夫風度。
安仁:指潘岳(字安仁),西晉美男子,傳說其出行時婦女擲果相贈,“果如麻”形容其受歡迎。
此詩為酬答友人李定夫過訪鏡園所作,“次韻”指按李定夫原詩的韻腳和詩。創(chuàng)作背景或為詩人隱居期間,與友人雅集相交,通過詩歌互贈表達情誼,反映了當時文人以詩會友的風尚。
全詩以隱居環(huán)境起筆,繼寫雅集場景,再贊友人風度,終以贈別作結,主旨鮮明。通過細膩的場景描寫與典故運用,展現(xiàn)了文人交游的雅趣,以及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情感,是酬贈詩中雅俗共賞的佳作。
鳴鳩隔屋報新晴,小閣幽窗分外明。怪底女僮來滌硯,無人知是和詩成。
塞北紅山口,流年夢未停。天垂云淡淡,雨過草青青。健馬思空闊,長風拂性靈。今呼河套酒,重話大汗庭。
滄海桑田幾陸沉,兩朝誰復問遼金。銅駝泣雨浮云濕,石馬西風宿草深。城郭廢多空夜柝,人煙去盡滅秋砧。數(shù)行青史燈窗恨,不及憑高見古今。
零落先朋舊,艱危但甲兵。陸沉應有任,瓦解向誰明。展轉疑吾道,低回愧此生。不知巫峽水,流恨幾時平。
郡齋五日思依依,客里清尊興自違。微雨隔簾人不見,滿庭蕉葉落花稀。
??玄陰日,團團照水隈。鯨波動霄漢,鼉鼓挾風雷。地盡青山杳,天寒白鳥回。輕帆未相失,自此訪蓬萊。
美人不來眇何許,路傍芳草綠萋萋。桃花春浪半篙淺,恨隔三千弱水西。
壓盡千峰聳碧空,佳名誰并玉玲瓏。梵音閣下眠三日,要看繚天吐白虹。
楚平席僣偽,任邪斥忠良。伍奢既就烹,子胥遂奔亡。出疆適吳會,追者何太忙。行行至江滸,欲渡津無梁。邂逅得漁父,哀窮濟以航。感此脫危厄,解劍聊為償。父也義不受,長揖增慨慷。嗟彼寰中人,結交布周行。刎頸誓莫逆,笑談出肝腸。一朝嬰禍患,變情非故常。父也諒非舊,急難恤劻勷。利害等絲發(fā),萬金一毫芒。高風振頹俗,百世仰馀光。夫子尚志節(jié),撫圖不能忘。寫之置座隅,懷古意何長。斯人不可見,三復涕沾裳。
潺湲復皎潔,輕鮮自可悅。橫使有情禽,照影遂孤絕。
時序循環(huán)速,還驚一葉飛。草衰山自瘦,雨罷水增肥。芡嚼鮫人淚,荷凋楚客衣。鱸魚不易得,張翰正思歸。倦憎秋暑熾,閒喜雨馀清。個個螢相照,娟娟月獨明。濕蝸粘壁死,寒草上階生。吟詠徒愁思,嗚咽不得平。
梧桐當舜日,菶菶亦萋萋。朱鳥文方誕,靈雛羽復齊。云霄看遠舉,林薄笑卑棲。試問淵源自,承家?guī)捉ㄏ?
木蘭不用充朝飲,零露瀼瀼滿荔支。可惜騷人曾不見,流甘委素美如飴。
鳥語煙光里,人行草色中。池邊忽分散,花下復相逢。
得道天門典謁通,木公金母禮謙沖。九閽別有當關虎,先著青裙拜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