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得友朋書札感賦 其七
筜谷同心復同調,
平湖皋旭亦淵通。
三吳競學翁山派,
領袖風流得兩公。
筜谷同心復同調,
平湖皋旭亦淵通。
三吳競學翁山派,
領袖風流得兩公。
筜谷與友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平湖皋旭學識深厚通達。三吳地區爭相學習翁山派,兩位先生成為引領風流的領袖人物。
筜谷:可能指與作者交好的友人或特定地點;同心復同調:心意相通,志趣一致;
淵通:學識深厚通達;
三吳:古代吳地泛稱,約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
翁山派:或指以翁山(屈大均號翁山)為代表的文學流派;
兩公:指前句中引領翁山派的兩位學者(筜谷、平湖皋旭等)。
此詩或作于作者與友朋頻繁書信往來時,有感于清代翁山派(或類似學術流派)在三吳地區的流行,及兩位學者作為核心人物的引領作用,故賦詩記之。
詩中贊揚兩位學者以深厚學識與一致志趣,成為翁山派在三吳地區傳播的領袖,反映當時學術流派興盛的圖景,體現詩人對學術傳承的關注與肯定。
天涯流落偶生還,古剎相逢語夜闌。嘆我歸途千里遠,喜君禪榻一身安。松聲不斷風吟細,月影無邊露氣寒。分手山堂更寥索,冷云衰草伴征鞍。
生兒不合住京華,綺陌香衢見百花。云鬢綰成村婦樣,只教夫婿學農家。
憂國忘家一片心,使星何事遽銷沉。遺詩子姓傳清白,不羨囊中陸賈金。
了無和氣格清穹,天意難回執熱中。驟雨起從南海廟,雄風到自楚王宮。卻愁水府丹瓢注,解使銀河赤岸通。急趁好晴催刈谷,坻京相慶萬家同。
方舟泛春渚,攜手趨上京。安知慕歸客,詎憶山中情。香風蕊上發,好鳥葉間鳴。揮袂送君已,獨此夜琴聲。
海闊天空鳥不飛,遠書難得到柴扉。可憐一夢忘艱阻,如此波濤夜夜歸。
有祿辭卿相,無心事桔槔。滋蘭常九畹,此地卻忘勞。
鈿箏銀甲芳春后,珠笈金釵明月前。誰使燭灰香燼后,卻聽風葉墮霜天。
緒風回微和,青陽肇新歲。官曹屬休暇,朝簪盍交契。虛館坐幽深,南窗敞明麗。清言暢素抱,至理有超詣。醇醪寫芳冽,嘉肴列甘脆。觴行屢循環,歡洽忘次第。既醉各已歸,獨淹余豈泥。磬折辭主人,斜月皎庭際。
片帆寂寞繞孤村,茅店驚寒半掩門。行草不成風斷雁,一江煙雨正黃昏。
朱榮鉛砌拱都堂,靜閤明窗夾主廊。外省諸司西側畔,樞寮卻在外東廂。
風舞若游龍,雨怒如騰馬。穩坐茅齋已泛舟,慣作飄搖者。書污落燈花,茶冷侵甌瓦。千頃銀波月綴秋,又悵佳人也。
怪奇存相法,妍丑出天真。此君無二貌,正是葛天民。
偶借春風半日閒,來尋綠野共開顏。蒼松翠竹含新雨,金殿朱旗對遠山。勝事巳傳豐沛里,高情多在水云間。玉堂青鎖俱仙侶,文雅風騷莫放慳。
一別西湖已廿年,舊游林壑異風煙。蘇公堤上花存幾,林逋宅前山自妍。半壓荷灣猶舞袖,已殘柳岸尚歌弦。兵戈忍使繁華破,今古清波漫畫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