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明時洛下謠
銅拔打鐵拔。
元家世將末。
銅拔打鐵拔。
元家世將末。
銅器撞擊鐵器發出聲響,元氏家族世代為將的歷史即將終結。
銅拔、鐵拔:金屬器物,此處或喻指不同勢力的碰撞。
元家:北魏皇室拓跋氏于孝文帝時改姓元,此指元氏皇族。
世將:世代擔任將領的家族,指元氏長期掌控軍事權力。
末:終結,指元氏家族軍事主導地位的衰落。
此謠產生于北魏孝明帝元詡在位期間(515-528年),洛陽地區。北魏后期,六鎮起義(523年)爆發后,中央集權崩潰,契胡族軍閥爾朱榮等勢力崛起,元氏皇族長期掌控的軍事主導權被削弱,此謠正是元氏‘世將’地位終結的社會現實反映。
《孝明時洛下謠》以民間謠諺形式,通過‘銅拔打鐵拔’的意象隱喻勢力更迭,直述‘元家世將末’的歷史趨勢,語言簡練直白,是北魏末年政局動蕩、門閥軍事集團衰落的生動見證。
二十年來塵影,而今回憶都難。天崩地坼海濤翻。與君俱過卻,何遇不心安。我愧山公豪縱,君如陶令貞艱。差池無處寄修椽。蓬蒿三畝宅,難似得江山。
歸隱桐江知幾春,靜看浮世一漚輕。此心有處元無著,誤說持竿作釣名。
文非經國武非英,終日虛談取盛名。至竟開門延羯寇,始知清論誤蒼生。
絕壁蒼茫霧里看,振衣蘿薜上千盤。軒窗盡鎖西山色,樓殿平分北斗寒。雨過松聲隨錫杖,風回花影動瑤壇。相看不盡憑高興,欲向蓬萊借羽翰。
求生本自無生,畏滅何曾暫滅。眼見不如耳見,口說爭如鼻說。
鼓楫春江上,幽懷無奈何。輕風泛蒲柳,斜日蕩煙波。歲月雙吟屐,乾坤一釣蓑。濟川成底事,吾意漸蹉跎。
晏歲曾逢張外史,梅邊日日說廉夫。文章氣逸江東□,□字工專海上蘇。把酒遠山當夕照,彈琴修竹散煩紆。不才駑馬勞青眼,便作人間汗血駒。
六宮禾黍千年恨,一片江山萬古情。明月不關興廢事,夜深還照石頭城。
問訊江南客。怕秋崖、苔荒詩屋,云侵山屐。留得釣竿西日手,夢落鷗傍鷺側。倩傳語、溪翁將息。四十飛騰斜暮景,笑雙篷、一懶無他畫。惟飽飯,散輕策。世間萬事知何極。問乾坤、待誰整頓,豈無豪杰。水驛山村還要我,料理松風竹雪。也不學、草顛詩白。自有春蓑黃犢在,盡諸公、寶馬搖金勒。容我輩,醉云液。
文母曼壽,載錫之光。總集瑞命,宜君宜王。惠以仁顯,慈以德彰。保佑子孫,受福無疆。
運會今何世,更霸起西方。誰能安士農?唯聞逐工商。賈胡合千百,其國旋富強。此風既東來,凌厲世莫當。日本類兒戲,變化如風狂。天機已可見,人心奈披猖。誠恐時無人,禮義坐銷亡。豪杰皆安在,俗佞空張皇。
徒覽儒書不學兵,彥和虛得不廉名。四郊多壘猶相罪,國破將何謝太清。
洛陽風俗重繁華,荷擔樵夫亦戴花。貪看二公同宴會,游人昏黑忘還家。
短衣孤劍客乾坤。奈無策,報親恩。三載隔晨昏。更疏雨、寒燈斷魂。赤城霞外,西風鶴發,猶想倚柴門。蒲醑謾盈尊。倩誰寫、青衫淚痕。
海樹年深成大材,一時斧伐作薪來。山人指點長松說,盡是劉郎去后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