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聞黃藜閣同年得子二首 其一
為報啼聲試鳳雛,
一番驚喜屬吾徒。
林花垂盡馀朝秀,
江月初昏照夜珠。
旁出適當扶荔挺,
生稊終自濟楊枯。
楹書舊業傳人少,
從此先生道不孤。
為報啼聲試鳳雛,
一番驚喜屬吾徒。
林花垂盡馀朝秀,
江月初昏照夜珠。
旁出適當扶荔挺,
生稊終自濟楊枯。
楹書舊業傳人少,
從此先生道不孤。
傳來消息說新生兒的啼哭聲如鳳雛初鳴,這一番驚喜屬于我們這些同年友人。林中的花即將落盡仍有晨間的秀色,江月剛顯昏暗卻映照著夜明珠般的嬰孩。旁支正逢扶荔宮草木挺秀之時,新生的嫩苗終將讓枯萎的楊樹恢復生機。家中世代相傳的書籍后繼者稀少,從此先生的學問不再孤單無繼。
鳳雛:比喻優秀的新生兒,含贊美之意。
朝秀:早晨的花,此處指林花雖將謝仍有殘余的秀美。
夜珠:即夜明珠,喻指新生的孩子珍貴如寶。
扶荔挺:扶荔宮為漢代宮名,多植奇花異木,此處借指生機旺盛的環境。
生稊(tí):植物抽生的嫩芽,比喻后繼有人。
楹書:指家中世代相傳的書籍,典出《晏子春秋》,代指家學傳承。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互稱同年。
此詩為作者聽聞科舉同年黃藜閣得子后所作賀詩。清代文人重視科舉情誼,得子不僅是家族喜事,更關乎家學傳承。詩中“楹書舊業傳人少”或反映當時家族學問延續不易的社會現實,作者借此詩表達對友人后繼有人的慶賀。
全詩以“喜聞得子”為核心,通過多組意象與典故,既贊美新生兒的優秀,又感慨家學傳承的不易,最終以“道不孤”收束,體現對友人的深切祝賀與文化傳承的期待,是清代文人賀喜詩中兼具情感與文化內涵的佳作。
夕景斂馀輝,湖山喜幽寂。桂花散清芬,松樹帶寒色。玉蟾天東來,下照湖水碧。群鳥棲未定,馴麋意閒適。詩興入冥搜,風致浩無極。何當挾飛仙,長歌溯寥泬。
豸其角,鹙其目,長安貴游不勝觸。隳厥韜,帙老空,谷趾其麟儀其鴻。歸與閭黨偕春風,如林長眠縱大空。貌人貌君十得四,我得君全君可契,大都知希乃為貴。
煜彼三秀,產自齋房。后皇儲精,遹發帝祥。律中金石,于霞有爛。屑以玄飴,后天之薦。
念念通前劫,依依返舊魂。人生會有死,遺恨滿乾坤。
宿年講藝號知音,永訣多慚負此心。杯酒梵宮寒月落,聯騎雙闕曉鐘沉。人龍變化名猶在,松穴埋藏恨轉深。父老兒孤懸萬里,汨羅長吊淚沾襟。
解徂歸來萬劫空,小山蘭桂已成叢。逢人不識秦居士,只向溪頭問紫峰。
歸舟搖漾斗牛墟,為憶美人清問馀。郡閣未登高士榻,城隅忽枉使君車。披襟先問新為政,憶別頻詢舊寄書。自笑莫耶今銹澀,休論劍氣近何如。
地發湖光秀,神鐘鶴骨清。高談排俗子,執友遍時英。枳棘鸞棲在,松楸馬鬣成。欲收東望眼,流涕若為情。交契先朝露,凄涼對夕暉。箕裘三世遠,簿領一官微。翠柏開新隧,青編冷舊幃。元方未慚長,萬里看橫飛。
兗州聞有魯王宮,未毀靈光與漢同。可作東周惟曲阜,自來宗國是龜蒙。龍興定在高皇后,日出嘗瞻大海東。碧瓦雕甍勞父老,年年淚灑燕泥中。
解后皇華并轡游。追隨世好學風流。兒童拍手攔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千炬燭,數聲謳。不知白了幾人頭。惺憁兩眼看來慣,且得人心樂便休。
巢父無名子,相對語瓜田。夜聞李都尉,醉獵南山前。射殺白額虎,飛鳥落青天。歸來感往事,叱咤黃金鞭。
大哉皇宋,長發其祥。纂系在漢,統源伊唐。德之克明,休有烈光。配天作極,辰居四方。
詩尋老步更逶迤,野菊秋含十頃陂。鳩杖沖寒扶短履,酒杯和露滴南枝。煙浮木榻香風細,影落松梢日色移。何處歸來深閉閤,坐窮清晝一簾垂。
春入柳條新,郊游岸角巾。青山環別業,芳樹媚佳辰。陶謝俱詞客,荊高總酒人。年華駒過隙,歡賞劇相親。
淺草煙輕,扁舟雨細,客魂猶滯香葭。春到江南,依稀故里鄰家。歸鴻兀自無蹤跡,便歸來、恐被云遮。莫憑欄,綺夢醒時,月已西斜。深宵只合孤窗守,悵紅橋碧水,曲岸平沙。可惜流年,因循誤了芳華。明朝縱使相逢好,奈人間、別有天涯。最堪憐,樓外垂楊,嶺上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