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水禍二首 其二
搖艇沖濤去覓尸,
孤兒寡婦淚淋漓。
蓬頭紛向殘云哭,
雨腳還添薄暮時。
嘆息貧民空有骨,
翻疑造物本無知。
干戈又報征輸急,
滿目瘡痍可向誰?
搖艇沖濤去覓尸,
孤兒寡婦淚淋漓。
蓬頭紛向殘云哭,
雨腳還添薄暮時。
嘆息貧民空有骨,
翻疑造物本無知。
干戈又報征輸急,
滿目瘡痍可向誰?
搖著小船在波濤中沖行尋找尸體,孤兒和寡婦淚水不斷流淌。蓬頭散發(fā)的人們紛紛朝著殘云哭泣,密集的雨絲又在傍晚時分增添了愁緒。嘆息貧苦百姓只剩下枯骨,反而懷疑上天原本就沒有慈悲之心。又傳來戰(zhàn)亂和緊急征收賦稅的消息,眼前一片慘狀,能向誰訴說?
搖艇:劃動小船。
沖濤:在波濤中前行。
蓬頭:頭發(fā)蓬亂,形容悲痛中無暇整理。
雨腳:密集的雨絲。
薄暮:傍晚。
貧民空有骨:指貧民因災禍死去,只剩骸骨。
翻疑:反而懷疑。
造物:指上天、自然。
干戈:代指戰(zhàn)爭。
征輸急:緊急征收賦稅。
瘡痍:比喻遭受破壞或災害后的景象。
此詩或創(chuàng)作于自然災害頻發(fā)、社會動蕩時期。詩人目睹水災后百姓尋尸、孤兒寡母悲泣的慘狀,又逢戰(zhàn)亂與緊急賦稅,深刻感受到民生之艱,故以詩抒懷,反映現(xiàn)實苦難。
詩中通過水災后的具體場景描寫,結合戰(zhàn)亂賦稅的社會背景,揭露百姓‘天災+人禍’的雙重苦難,體現(xiàn)詩人對民生的深切關懷與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寫就相思字,燈前帶淚看。欲緘還未忍,少待淚痕乾。聽盡芭蕉雨,愁人夜不眠。憑誰將此意,為妾到郎邊。
戚戚一西東,十年今始同。可憐歌酒夜,相對兩衰翁。
百靈朝拱處,空籟聽瑯璈。地據(jù)中原勝,天臨下界高。云山雙老眼,天地一秋毫。欲訪蓬瀛去,何從借六鰲。
石勢嵯峨別一峰,隔江云影岫重重。人來彼岸先尋筏,壁護籠紗不為鐘。閑以深杯邀顧兔,笑吹橫笛起吟龍。寶陀自是千年院,偃蓋當門見老松。
小小山園寄翠微,近連山市入煙霏。蓬蒿未許荒三徑,花竹從教碧四圍。細筑云根通野溜,靜憑松葉啟柴扉。吾衰腳倚青藜健,日上時來月上歸。
慶喜當年載筆勞,圓音無數(shù)玉毫高。憑君為轉風輪力,七寶樓臺照碧濤。
乍來乍去堤邊鷺,似有似無煙里山。何人為展古畫軸,塵暗縑綃濃淡間。
書卷外無物,泠泠一弦琴。愛琴愛其桐,不在聲與音。蕭條寂寞際,此意誰能尋。羈棲淹歲月,青蘋笑孤斟。惟有歸來辭,對之生敬欽。遐哉柴桑子,悠悠古人心。
人生皆有化,在昔固皆然。此形本所無,安得冀常堅。覽彼架上書,陳久古圣賢。不復睹其人,千載把遺編。內(nèi)有膏梁子,聲跡俱寥然。嗟我苦節(jié)士,饑劬想當年。有道不獲申,無由扣蒼天。賴此不朽名,可以慰黃泉。
幾回醉嚼春風骨。
一片山園色,君歸可奈何。望隨煙影杳,云入夢中多。獨坐香風入,孤窗皎月過。廣寒秋正好,期爾發(fā)狂歌。
門外正霜飛,何堪送所知。愁腸縈遠水,別面化枯枝。冷澹稀人識,清羸好自支。芥針能得幾,萬里去師資。
簾外晴陰幾遍探,侍兒猶恐意難堪。雖然殘雪消還有,且喜今朝尚十三。
淮南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欲持就味明日期,窮羹易覆已反手。從事開筵不可辭,燕脂秀臉羅前后。長頸善謳須剩謳,只恐老來歡意休。
應敵詩才慚古人,牽情春色空閒身。鋪排物色雖甘拙,消散閒愁亦有神。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