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南灣
白發(fā)幽棲與世遺,
草堂靜向水邊開。
任誇玉佩勝蘭佩,
肯把云臺作釣臺。
老去煙霞誰是主,
歌傳薤露共興哀。
令人惆悵南灣路,
誰復(fù)扁舟雪夜來。
白發(fā)幽棲與世遺,
草堂靜向水邊開。
任誇玉佩勝蘭佩,
肯把云臺作釣臺。
老去煙霞誰是主,
歌傳薤露共興哀。
令人惆悵南灣路,
誰復(fù)扁舟雪夜來。
白發(fā)蒼蒼的老者隱居世外,與世俗隔絕,簡陋的草堂安靜地臨水而建。任憑他人夸耀玉佩勝過蘭佩的華貴,他卻愿將高位比作垂釣的釣臺。暮年時煙霞山水間,誰來做主?挽歌《薤露》傳來,眾人同生哀思。南灣的小路令人惆悵,今后還有誰能像從前那樣,乘扁舟雪夜而來?
幽棲:隱居。
世遺:與世俗隔絕。
玉佩、蘭佩:玉佩指玉制佩飾,代指仕途顯貴;蘭佩以蘭草為飾,象征高潔品格。
云臺:漢代有云臺閣,為表彰功臣之地,此處代指高位。
釣臺:垂釣之臺,代指隱逸生活。
薤露:古樂府《薤露》為喪歌,此處指悼念的挽歌。
扁舟雪夜來:化用王子猷雪夜訪戴逵典故(《世說新語》),喻指友人過往的雅趣相交。
此詩為悼念友人“南灣”而作。南灣生前隱居避世,淡泊名利,與詩人交游甚篤。其離世后,詩人觸景生情,通過追憶其生活點滴與品格,抒發(fā)哀思。
全詩以挽歌形式,通過對南灣隱居生活的刻畫,贊揚其高潔淡泊的品格,借“誰復(fù)扁舟雪夜來”的追問,將個體哀痛升華為對友情消逝的悵惘,是一首情感真摯、意象凝練的悼亡之作。
眾生與佛無殊,大智不異于愚。
何須向外求寶,身田自有明珠。
正道邪道不二,了知凡圣同途。
迷悟本無差別,湼槃生死一如。
究竟攀緣空寂,惟求意想清虛。
無有一法可得,翛然自入無余。
高峰(《天圣廣燈錄》作“嶺”)逢人又脫衣
小蛇雖毒不能為
可中井底看(《天圣廣燈錄》作“著”)天近
小是沙彌善大機
大浪雖高不足知
百年凡木長干枝
一鳥南飛卻歸北
二人東往卻(《天圣廣燈錄》作“復(fù)”)還西
君不見決定法中無決定,虛妄顛倒是菩提。
若心分別菩提法,分別菩提還復(fù)迷。
若了此迷無分別,迷與分別即菩提。
分別菩提非一異,恒一同體不相離。
安住性空真實性,空性無空亦不齊。
同體大悲含一切,故知真性不乖迷。
只此昏迷即無性,亦復(fù)不論齊不齊。
若舍塵勞更無法,喻若蓮花生淤泥。
如來法身無別處,普通三界苦泥犁。
三界泥犁本非有,微妙誰復(fù)得見蹊?
行路難,路難本自是泥洹。
妄身臨鏡照影,影與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
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踈。
更若愛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有故,無心煩惱何居?
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夢時夢中造作,覺時覺境都無。
飜思覺時與夢,顛倒二見不殊。改迷取覺求利,何異販賣商徒?
動靜兩亡常寂,自然契合真如。若言眾生異佛,迢迢與佛常踈。
佛與眾生不二,自然究竟無余。
君不見自心非斷亦非常,普在諸方不入方。
亦復(fù)不依前后際,又復(fù)非圓非短長。
湛然無生亦無滅,非白非黑非青黃。
雖復(fù)念慮知諸法,而實不住念中央。
眾生入而無所入,雖取六境無所傷。
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號曰法中王。
自悟知此非知法,因爾智慧等金剛。
不藉外緣資內(nèi)府,戒定慧品自閑防。
安住普超三昧頂,憶想顛倒永消亡。
覺諸煩惱真如相,稱此空名為道塲。
為眾班宣演常教,如此妙義未曾彰。
行路難,路難微妙甚難行。
若以無知照知法,現(xiàn)前證得本無生。
北方正氣為河車,東方甲乙為金砂。
兩情含養(yǎng)歸一體,朱省調(diào)養(yǎng)生金華。
金華生出天地寶,人會此言真正道。
子稱虎,卯為龍,龍虎相生自合同。
龍居震位當(dāng)其八,虎數(shù)元生在一宮。
采有日,取有時,世人用之而不知。
收取氣候若差錯,萬般工力徒勞施。
至神至圣極容易,先向?qū)m中求鼎器。
溫養(yǎng)火候?qū)応庩枺才??室須擇地。
不得地,莫妄為,切須隱密審護持。
保守莫泄天地機,此藥變化不思議。
陽真砂,陰真汞,時人求之莫妄動。
無質(zhì)生質(zhì)是還丹,凡汞凡砂不勞弄。
君不見驟雨近著庭際流,水上隨生無數(shù)漚。
一滴初成一滴破,幾回銷盡幾回浮。
浮漚聚散無窮已,大小殊形色相似。
有時忽起名浮漚,銷盡還同本來水。
浮漚自有還自無,象空象實總名虛。
究竟還同幻化影,愚人喚作半邊珠。
此時感嘆閑居士,一見浮漚悟生死。
皇皇人世總名虛,??借浮漚以相比。
念念人間多盛衰,逝水東注永無期。
三四全無我,
隔水受心燈。
尊號過諸量,
逢嗔不起曾
諸佛村鄉(xiāng)在世界,四海三田遍滿生。佛共眾生同一體,眾生是佛之假名。若欲見佛看三郡,田宅園林處處停。或飛虛空中擾擾,或擲山水口轟轟。或結(jié)群朋往來去,或復(fù)孤單而獨行。或使白日東西走,或使暗夜巡五更。或烏或赤而復(fù)白,或紫或黑而黃青。或大或小而新養(yǎng),或老或少舊時生。或身腰上有燈火,或羽翼上有琴箏。或游虛空亂上下,或在草石亂縱橫。或無言行自出宅,或入土抗暫寄生。或攅木孔為鄉(xiāng)貫,或遍草木或窠城。或轉(zhuǎn)羅網(wǎng)為樹巷,或臥土石作階廳。諸佛菩薩家如是,只個名為舍衛(wèi)城。(同前)
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無十纏。
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
妄想本來空寂,不用斷除攀緣。
智者無心口得,自然無爭無喧。
不識無為大道,何時得證幽玄。
佛與眾生一種,眾生即是世尊。
凡夫妄生分別,無中執(zhí)有迷奔。
震旦雖闊無別路,(震旦者,唐國也。無別路者,唯有一心之法,讓大師化導(dǎo)如此也。)要假姪(《古尊宿語錄》、《五燈會元》作“兒”)孫腳下(《天圣廣燈錄》作“上”)行。(姪孫者,今時傳法弟子也)金雞解銜一顆米(《古尊宿語錄》、《五燈會元》作“一粒粟”,金雞者,金州也,讓師是金州人也。一顆米者,意取道一,江西馬祖名道一。)供養(yǎng)十方(《古尊宿語錄》)作“什邡”)羅漢僧。(讓和尚付與道一,故言供養(yǎng)。十方者,馬和尚是漢州十方縣羅漢寺出家也。)
吾本來唐國(《景德傳燈錄》作“茲土”)
傳教(《景德傳燈錄》作“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jié)果自然成
本是大蟲勇,(印宗法師本是小乘,喻如大蟲,不是師子)
回(《天圣廣燈錄》作“翻”)成師子談。(回者,傳也。回小作大,印宗法師禮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師子吼)
官家封馬嶺,(封者,印也。馬嶺者,宗也。印宗曾為講經(jīng)法師也)
同詳三十三。(同詳者,同學(xué)也。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禪師住于峽山)
忽染沈疴疾,因成臥病身。
妻兒愁不語,朋友厭相親。
楚痛抽千脈,呻吟徹四鄰。
不知前路險,猶向恣貪嗔。
萬類同真性,千般體一如。若人解此法,何用苦尋渠。
四生同一體,六趣會歸余。無明即是佛,煩惱不須除。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