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八首 其七十八
地水火風休假藉,
一切不留還脫灑。
家風廓落等虛空,
田地虛明非晝夜。
鳥道須知舉足難,
玄機不許絲頭掛。
同中有異異中同,
徹底渾淪無縫罅。
地水火風休假藉,
一切不留還脫灑。
家風廓落等虛空,
田地虛明非晝夜。
鳥道須知舉足難,
玄機不許絲頭掛。
同中有異異中同,
徹底渾淪無縫罅。
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不過是假借而成,不執(zhí)著于一切方能灑脫自在。宗門風格空闊如同虛空,心地空明超越晝夜之分。要知道修行的高妙路徑舉步維艱,微妙的佛法容不得絲毫掛礙。相同中蘊含差異,差異里又有共通,徹底圓融毫無缺陷。
地水火風:佛教稱構成物質世界的四大元素,即地(固體)、水(液體)、火(溫度)、風(氣體)。
假藉:假借,依賴。
脫灑:灑脫,無掛礙。
家風:禪宗宗門的風格、宗旨。
廓落:空闊,豁達。
田地:禪宗術語,指心地、境界。
虛明:空明,澄明。
鳥道:禪宗用語,比喻極高難行的修行路徑或超越語言思維的悟境。
玄機:微妙的佛法機鋒。
渾淪:渾然一體,圓融無缺。
縫罅:縫隙,缺陷。
此為禪宗偈頌,常見于宋代禪僧語錄,多為宗門開示、傳法說教而作,旨在以簡潔語言闡釋佛法‘無住’‘圓融’要義,引導學人破除執(zhí)著、悟入實相。
偈頌圍繞禪宗‘無住’‘圓融’思想展開,通過四大假合、超越晝夜、鳥道難行等意象,強調破除執(zhí)著、徹悟實相的修行路徑,體現(xiàn)‘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宗風,語言凝練,義理深刻,是禪宗說教偈的典型代表。
更無人處照無眠,宵長越顯愁箋。一生替淚已堪憐,何事化空煙。故事玉堂都渺,舊情塵篋難捐。何如蕭寺伴枯禪,籠去訪秋山。
杖藜高踏半山云,不見此崗知幾春。異時人物凋零盡,只有青山似故人。
市聲不到野人居,滿院花陰晝睡馀。偶憶新城羅給事,枉將心力著《讒書》。
煉汞烹鉛本沒時,學人當向定中推。客塵欲染心無著,天癸才生神自知。情寂金來歸性本,精凝坎去補南離。兩般靈物交并后,陰盡陽純道可期。
諸佛與眾生,元來同一家。不識親尊長,外面認假爺。優(yōu)曇不肯摘,專采葫蘆花。葫蘆花未落,常被三五枷。如斯之等類,輪轉劫恒沙。
卻下斜坡并柳堤,雙飛燕子正銜泥。紛紛風雨春將半,淥漲平湖橋柱低。
錢塘賢俊稱二陳,坦蕩尤推髯絕倫。舊京隱伏甘一世,誰知元是英雄人。廿年蹤跡久闊略,宵來入夢嗟何因。小園花木郁精舍,琳瑯滿架仍奇貧。興來為我畫風竹,低梢偃葉饒姿神。更題長句寓憤慨,累累押印紅泥新。壁懸尊翁之手跡,倪迂小幅尤逼真。當年先師結深契,往還書札逾天親。使君江漢舊桐邑,至今歌泣傷遺民。老成雖無典型在,可念往跡隨飆塵。何時春明更相見,真看入手蒼嶙峋。
寒食都來數(shù)日閑,顏卿家帖到今傳。此公剛鯁無情煞,到得春時也自憐。
憔悴空山聽雨人,三湘清怨入微顰。玉纖輕點花疑瘦,釧重慵移葉未伸。芳佩冷,露痕新,微波何事誤靈均。心香意蕊難分別,劫墮華鬟又一春。
青鞋布襪厭趑趄,肯向何門學曳裾。錯為黃金換詞賦,一生惆悵馬相如。
既通天癸始生時,自有真陽應候回。三昧火從離位發(fā),一聲雷自震宮來。氣神和合生靈質,心息相依結圣胎。透得里頭消息子,三關九竅一齊開。
余為田舍翁,世上最貧窮。家中無一物,啟口說空空。舊時惡知識,總度作師僧。和合一處坐,常教聽大乘。食時與持缽,惟我一人供。
下瞰寒江百尺坡,小松新種也婆娑。栽培擬待凌云日,眼底浮花奈若何。
樂事平生數(shù)已微,凋年繼見更依依。惜春惜別終難惜,歸北歸南未是歸。天目山中春酒熟,桐廬江上鱖魚肥。何時把臂成長往,隔斷人寰所見稀。
東山相別又相逢,轉覺衰頹一老翁。子約重來我方去,滿庭黃葉正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