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晴空漠膜。怪雪來底處,飄滿籬落。元是花神,管領春風,幽香忽遍林壑。
玉仙緩轡江城路,全不羨、揚州東閣。似天教、瑤佩瓊裾,薦與翠尊冰勺。
聞道兒童好語,豐年瑞覆斗,占取紅萼。驛使飛馳,羹鼎安排,速趁良辰行樂。
聯鑣一一清都客,也肯把、山翁同約。醉歸來、夢斷西窗,怕聽麗譙悲角。
晴空漠膜。怪雪來底處,飄滿籬落。元是花神,管領春風,幽香忽遍林壑。
玉仙緩轡江城路,全不羨、揚州東閣。似天教、瑤佩瓊裾,薦與翠尊冰勺。
聞道兒童好語,豐年瑞覆斗,占取紅萼。驛使飛馳,羹鼎安排,速趁良辰行樂。
聯鑣一一清都客,也肯把、山翁同約。醉歸來、夢斷西窗,怕聽麗譙悲角。
晴朗天空一片寂靜。奇怪雪花從哪里來,飄滿了籬笆院落。原來是花神掌管著春風,清幽香氣忽然彌漫山林溝壑。像玉仙騎著馬緩緩走在江城路上,完全不羨慕揚州東閣的梅花。仿佛上天安排,讓這如美玉般的花朵,搭配著翠玉酒杯和冰清的小勺。聽說孩子們說得好,這像瑞雪覆蓋的花朵預示豐年,還能看到紅梅綻放。驛使快馬加鞭,準備用梅花入羹,要趕緊趁著這美好時光行樂。騎著馬的都是超凡脫俗的客人,也愿意邀約我這山野老翁。醉著歸來,在西窗夢斷,害怕聽到城樓上傳來的悲角聲。
漠漠:寂靜無聲的樣子。
底處:何處。
籬落:籬笆。
管領:掌管。
玉仙:指梅花。
緩轡:放松韁繩,騎馬緩行。
東閣:漢公孫弘開東閣延攬賢士,后泛指款待賓客之所,此處用“揚州東閣”典,可能與古人賞梅雅事有關。
瑤佩瓊裾:形容梅花如美玉般的佩飾和衣裳。
翠尊冰勺:指精美的酒器。
兒童好語:古人有“瑞雪兆豐年”之說,這里以梅花似雪,認為有豐年之兆。
覆斗:形容梅花盛開的樣子。
紅萼:紅梅。
驛使:古時傳遞公文、書信的人,這里可能與“驛使梅花”典故有關,有傳遞信息之意。
羹鼎:煮食物的鼎,這里指用梅花入羹。
聯鑣:并馬而行。
清都客:指超凡脫俗的人。
山翁:作者自指。
麗譙:城門上的高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氛圍來看,可能創作于一個相對和平、閑適的時期,作者在看到梅花盛開的美景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詞,借賞梅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這首詞主旨圍繞賞梅展開,突出了梅花的高潔美麗,展現了作者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其特點在于意象豐富、用典巧妙、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宋代詞人對自然之美和生活情趣的追求。
百非路絕透離微,四句情忘發上機。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
兩易春衣共薜蘿,乍臨風柳聽驪歌。懸知別后清宵夢,只向邯鄲道上過。
新柳綠凝翠袖,夭桃紅映香腮。流鶯宛轉報人來。人在流鶯聲外。曉月驚沉晚霧,春花羞落春苔。一春春事付香埃。人去恨留無奈。
李杜忽已遠,風雅委榛荊。嗟君涉末流,欲與狂瀾爭。向效西昆體,綺語吾不賡。邇來氣初壯,筆底韓潮傾。繡腸百怪具,巨細隨所鳴。會入明光宮,吮筆賦清平。寧當老風塵,似我蓬蔂行。我詩久不作,荒田聊一耕。愿聆威鳳響,莫作寒號聲。
畿輔千山互長雄,太行一臂怒趨東。祝君腰腳長如意,吟遍蜿蜒北干龍。
石闌棲影,零亂幾枝玉。年年冷漪荒翠,心事孀娥獨。一笑飛瓊戲挽,消得珠成斛。料量金屋。吹簫聲里,喚起新妝倚修竹。誰信空尊易泣,顛倒傷春局。多少飄麝樓臺,落靨東風撲。莫為題瓊客去,流怨松陵曲。翠禽還宿。卻收鐙火,自下羅幃夢蛾綠。
吳江木落月初圓,仙吏沖寒到日邊。天遠云端看去舄,春濃花里望回船。垂裳快見龍飛會,肯構新瞻鳥革前。自愧無能偕奏計,莫言中野有遺賢。三年清節照冰霜,百里謳吟徹帝傍。治績自應推第一,圣朝不次待循良。御筵初醉宮花側,天語親聞玉殿香。可道留恂正辛苦,攀車欲別復傍徨。
何處呼名浪得名,三撾萬載竟留聲。爰爰可待株難守,虩虩于鄰震亦驚。歇后何如同鄭五,爭臣未必動陽城。墳分黑白繇來廣,莫令通人笑守硁。
壯意當年隘九州,天涯今日倦孤游。空江水落魚龍夜,故國云深鴻雁秋。惜把山川對幽獨,暫須談笑作風流。知心嘆絕任夫子,肯和巴歌為解愁。
老人星紫婺星輝,賀監湖山盡繞扉。久被絲綸家學貴,靜持般若道心微。月華白照三株樹,花影紅飄五色衣。早晚嶺云浮海屋,鳳毛遙共鶴雙飛。
江春欲到最先知,次到南枝次北枝。不信樓頭觀旖旎,嫩金勻遍去年絲。奈爾縈晴殢雨何,靜時常少動時多。初無惱亂春風意,卻是春風惱亂它。
昨來江上啜中泠,更汲名泉貯玉瓶。萬斛流懸雙寶碧,一泓寒浸九峰青。曾隨月色花間去,宜雜松聲雨后聽。已乞金莖蘇病肺,還從水品試茶經。
燕樹渺,蜀云低。嬌小慣相依。而今勞燕各東西。偏是說雙飛。天涯路,凌波步。相憶何如相晤。杜鵑枝上盡情啼。紅透落花泥。
涼飆霽雨。萬葉吟秋,團團翠深紅聚。芳桂月中來,應是染、仙禽頂砂勻注。晴光助絳色,更都潤、丹霄風露。連朝看、枝間粟粟,巧裁霞縷。煙姿照瓊宇。上苑移時,根連海山佳處。回看碧巖邊,薇露過,殘黃韻低塵污。詩人謾自許。道曾向、蟾宮折取。斜枝戴,惟稱瑤池伴侶。
暫同幽晤暮陰天,坐次因知室又遷。言帶一絲蘭氣在,情猶九曲水流然。觴脩故事娛生日,竹遇春風亦少年。會得管夫人靜致,今人殊類古人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