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八景并序 其六 聚圣塔
山脊峨然一柱撐
風吹鈴鐸遠聞聲
層檐有級堪躋躡
諸圣無由識姓名
千里江山來遠近
四時日月漏光明
風光不減慈恩寺
列俊題名荷寵榮
山脊峨然一柱撐
風吹鈴鐸遠聞聲
層檐有級堪躋躡
諸圣無由識姓名
千里江山來遠近
四時日月漏光明
風光不減慈恩寺
列俊題名荷寵榮
山脊上巍然矗立著如柱般的高塔支撐天際,風吹動塔上的鈴鐸,遠處傳來清脆聲響。層層飛檐設有階梯可供攀登,塔中諸位圣像卻無從知曉姓名。千里江山的景色或遠或近盡收眼底,四季的日月光芒透過塔隙灑下。此處風光不遜于長安慈恩寺,才俊們在此題名更添恩寵榮耀。
峨然:高聳的樣子。
鈴鐸:塔檐懸掛的金屬風鈴,風吹發聲。
躋躡(jī niè):攀登、踩踏,此處指沿階梯登塔。
慈恩寺:唐代長安名寺,內有大雁塔,文人中進士后多在此題名。
列俊:眾多才俊之士。
荷寵榮:蒙受恩寵與榮耀。
此詩為東山八景組詩之一,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詩人游覽東山時,見聚圣塔高聳入云、風光殊勝,聯想起慈恩寺題名的文化傳統,因而賦詩詠贊。
全詩以聚圣塔為核心,從形態、聲響、登覽視角展開描寫,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意蘊結合,既突出塔的雄奇,又借“慈恩寺”“列俊題名”關聯文化典故,展現其歷史意義與風光之勝。
枯桐掛壁澀秋苔,
藎篋無衣甑有埃。
忍聽孤兒垂淚問,
娘何處去幾時回。
叢筠葉葉曉風寒,
喬木陰陰晝日間。
要路想公無此樂,
蓬萊新有道家山。
十日春風醉不醒,獨騎瘦鶴送君行。
一源活水來千里,不盡人間聚散情。
誰教魃女舞金戈,白雪黃云奈爾何。
醫國醫民須大手,卻教容易度黃河。
天北天南一鳥通,百年忠孝日初紅。
古今兄弟知多少,誰似淳公與正公。
玉人深睡澄潭妙,
石漢眼開花岳笑。
不是今朝新發悟,
三生大定了知少。
千秋陰隧閉,雞骨不堪支。
慈訓哀何及,馀生敢自期。
群烏銜土日,大鳥下墳時。
莫誦劬勞句,門人已廢詩。
龍船出海競相催,擊楫中流亦壯哉。猛氣已隨飛浪急,雄心爭喜奪標回。投湘角黍仍堪具,吊屈辭章未易裁。江畔往來人擾擾,不知誰負洛陽才。
乍雨初收潮欲平,遙聞隔浦有歌聲。湖邊過客依依望,橋上游人故故驚。忽見鹢浮波浪出,俄喧龍躍海濤生。酒闌盡日不歸去,采采芙蓉還濯纓。
出手枝高,恁般細蕾寒成簇。暗香生玉。牢把葳蕤束。
最早春光,又恐春光促。低低囑。慢些開足。不許風絲觸。
先生蹤跡等巢由,
明月清風一釣鉤。
可惜漢家勞物色,
釣臺終是老羊裘。
檻欞生菌地生衣,釜甑有魚盤有薇。
適俗簪裾取縈挽,累人口腹得嶇崎。
行看海霧江云盡,卻放風臺月觀輝。
撥置圖書絕欣慨,一巾一缽款山扉。
二十二馀程鳥道,
一千一百里江聲。
江聲聽盡行未盡,
西去出山猶七程。
北斗寅初建,東郊氣乍迎。土牛敦歲事,綵燕動春情。
簫鼓迎春至,煙雰向曉開。棠陰聽訟罷,菖葉勸耕來。
令節年光換,和風春令行。野塘初變柳,幽谷未遷鶯。
土牛分盡綵泥香,動地歡聲入壽觴。倍覺今年春意好,上元燈火斗風光。
碧波樓下銀塘晚,麗日亭前瑤草新。和氣滿城催燕樂,風流太守最宜春。
暖風漸綠池塘面,和氣先薰花草心。欲識春來何處好,曲屏新稱畫堂深。
繡閣佳人拂曉妝,爭持春酒賀春陽。鬢云總把梅花插,簾幕春風一種香。
金裁寶勝翻珠髻,云染華箋貼繡楣。庭戶春歸何所覺,暖風吹雪下瓊枝。
幾載塵勞夢,名山得暫留。
杖藜探絕壑,云樹狀高秋。
野性看飛鳥,寒聲聽夜流。
憑將幽僻興,攜手問同游。
麟閣須眉回不侔,丹青遲我識君侯。
人皆白發歸田老,士已黃金瀉水酬。
千里觚棱湘楚節,十年風月灞陵秋。
買絲欲向靈巖繡,翠嶂藏書字字愁。
京雒聲華重,閨襜福慧雙。
新來笑握到飴鄉。商略枕中鴻秘帳中香。
社集工聯唱,園池近泛觴。
一年一集關吟囊。應看嬌嬰玉雪共成行。
手栽松竹已成圍,舊日池臺有是非。
避地歲時殊未晚,經年消息故應稀。
春寒驛路桃花發,暮雨江樓燕子飛。
慚愧故人供藥物,幾回題札寄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