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烈婦詩 其六
白楊利刃挾娥親,
奮欲誅讎不顧身。
生母不能空死母,
哭聲應解動黃巾。
白楊利刃挾娥親,
奮欲誅讎不顧身。
生母不能空死母,
哭聲應解動黃巾。
手持鋒利的刀刃,龐娥親挺身而出,奮勇想要誅殺仇敵,絲毫不顧自身安危。作為生身之母,不能讓母親白白含冤而死,她的悲泣之聲,應當能打動黃巾賊眾。
娥親:指龐娥親,東漢酒泉郡烈女,史載其為父復仇,手刃仇人,是歷史上著名的孝義女子。
誅讎(chóu):誅殺仇敵,讎同“仇”。
空死母:指母親無辜被害,不能讓其冤屈無告、白白死去。
黃巾: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因頭裹黃巾故稱“黃巾軍”。
此詩當創作于東漢末或后世追述東漢事跡之時。東漢重視名節孝義,龐娥親為父復仇的故事廣為流傳;結合“黃巾”提及,或與漢末社會動蕩、民間推崇節義的背景相關,詩人借此詩表彰烈婦的英勇行為。
全詩以簡練筆觸刻畫龐娥親為母復仇的壯舉,突出其孝義與勇敢,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節義精神的推崇,是一首歌頌女性英烈的經典之作。
疏牖炷柏子,日與琴書娛。已復回商飆,涼意浮郊墟。自成松菊趣,不雜軒冕居。悠悠鳥脫罟,局局兔守株。試叩塞上翁,得喪為何如。元亮抱至道,詩發道之馀。利名莫能束,精神游太虛。冥想田園歸,其樂無時無。
得意休誇白勝黔,幾回猛省思懨懨。謀身多為儒冠誤,對客休將舊事拈。萍梗未知何日定,山林應待老夫潛。興來坐看云舒卷,風木蕭蕭落短檐。
愛酒苦無阿堵物,尋春奈有主人家。未容黃蜂釀成蜜,已怕惡雨不容花。云間明月無可攬,海中蟠桃良未涯。浮名誤人不得脫,黑發減來那得加。
高樹風生晚徑秋,平沙無日下鳧鷗。野航邀月渡溪北,古寺僧歸鐘鼓樓。
京江語別十三春,宇宙茫茫幾戰塵。客路秋風欺白發,陰房夜雨濕青燐。杖藜嘆世悲誰子,懸印朝天少故人。回首鹿門思舊隱,荒墳宿草更沾巾。
萬片青芙蓉,紛詭皆奇石。何年化作羊,應是初平叱。
南安怒氣塞長安,羌運如氐淚暗潸。舍卻存亡論理義,江東不似馬毛山。
朝蠅不須驅,暮蚊不可拍。蠅蚊滿八區,可盡與相格。得時能幾時,與汝恣啖咋。涼風九月到,掃不見蹤跡。
一曲倚銅琶。濁酒能賒。醉來才卷綠窗紗。不聽秋聲吹落葉,忘卻天涯。琴劍負年華。鬢影空嗟。思量佳節近黃花。海燕別人何處去,一樣無家。
投閑滄海上,閱勝大江濆。老樹齊梁雪,飛蓬楚蜀云。帝城雙鳳下,官路八騶分。悵望前朝事,含杯幾夕曛。
獵獵霜風木葉乾,月明曾過越王山。青龍久待蟠仙鼎,赤豹相呼守帝關。終歲采芝茅阜曲,豐年收谷杏林間。誰家稚子能為御?長與桃椎共往還。
蓼莪霜氣入袈裟,銘筆當歸學士家。更為《白華》添后傳,東風誰忍看山茶。
世涂足趨競,野性惟閒散。臥聞風雨聲,更覺江湖遠。
控驢灞橋坳,縱棹剡溪曲。繽紛天上花,拍拍春意足。能追茲辰歡,獨許蘇玉局。憧憧市朝人,繼晷猶秉燭。野翁太無營,借暖待晴旭。
年芳經雨能幾許,客愁得暖不肯融。眼看乳燕行已哺,手種小桃隨分紅。世情付睡莫涇渭,物態逢春無異同。清時賴是未禁酒,須惜紅紫轉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