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太守放歸詩韻
百年功業喜能成,
便覺浮榮一羽輕。
秋舍重尋雞黍約,
寒江新結鷺鷗盟。
菊松籬落歸何早,
風雨波濤夢不驚。
獨上高城聊縱目,
青山天外暮云平。
百年功業喜能成,
便覺浮榮一羽輕。
秋舍重尋雞黍約,
寒江新結鷺鷗盟。
菊松籬落歸何早,
風雨波濤夢不驚。
獨上高城聊縱目,
青山天外暮云平。
欣喜于一生的功業終于完成,便覺得浮世的榮耀輕如羽毛。回到秋日的居所重新追尋與友人的雞黍之約,在寒江邊新與鷺鷗結下同盟。種著菊花和松樹的籬笆院落,歸來何其早;即使夢中也不為風雨波濤所驚。獨自登上高城暫且放眼遠眺,青山之外,暮云與天齊平。
浮榮:虛浮的榮耀,指功名利祿。
雞黍約:化用《論語·微子》中“殺雞為黍而食之”的典故,指朋友間的真誠約宴。
鷺鷗盟:與鷗鳥為友的盟誓,喻指退隱后與自然為伴的閑適生活。
菊松: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松菊猶存”之意,象征高潔品格與隱逸情懷。
籬落:即籬笆,代指田園居所。
風雨波濤:雙關,既指自然景象,也暗喻人生中的波折險阻。
此詩為和高太守退隱之作。高太守或為卸任官員,詩人與其唱和,當創作于二人功成身退、回歸田園之際。詩中流露出對退隱生活的認同,反映了當時士人在完成社會責任后轉向自然的普遍心態。
全詩以“放歸”為核心,通過功成、尋約、結盟、歸早等場景,展現退隱后的閑適與釋然。既肯定功業圓滿,又強調對浮榮的超脫,體現了儒家“達則兼濟”與道家“退則獨善”的思想融合,語言平淡而意蘊悠長。
白鷺洲頭好讀書,青原河畔可觀魚。此時無暇生遙羨,入夜飛花盞不虛。愧吾閑在帝城居,務實難能且務虛。試問開通微信否,擬雙絕句代雙魚。
萬株翠干根成后,一個閒僧手植初。
縹緲碧霞君,千秋秘玉文。高寒晴欲雪,空翠濕為云。石勢參天涌,鐘聲遍地聞。茲游攬奇勝,真欲絕塵氛。
己巳四月二十四,甲子夜半天門開。是時群星環北斗,一星謫墮人間來。星精為人不易得,千年孕秀方呈才。筆扛龍門百斛鼎,家傳鳳閣通銀臺。螭頭獻納近日月,論事力取天顏回。中興文武收髦俊,愿公急起乘風雷。野人指山祝公壽,事業亦與山崔嵬。金房難老自有訣,銀編紫筆磨松煤。
半畝荒園辟草萊,高低隨意著池臺。秋容老圃花宜晚,新雨空山石未苔。種樹但期人老后,叩門不問客誰來。草玄亭宅尋常有,敢擬揚云作賦才。
魏子手挽高麗弓,氣滿兩石開青虹。田郎亦自號猛手,談笑彎弓自裹肘。秋風系馬古原下,合耦翩翩習步射。眼中何有百步的,彊干慣使千年柘。共驚二子手法利,突如流星中如樹。側身仰視秋云開,飛鳥顧之不敢度。壯哉二子氣如虹,左揮右霍真兩雄。燕山秋高太白動,寒日獵獵吹胡風。前時出軍大同壘,紅纓白馬多乳子。柔絲斗弩不解持,吹竽之濫誠可嗤。彼乳子者何足道,可惜王師直為老。吁嗟田魏二子真雄才,高壇大纛何有哉。
三川豈無吏,大半風流仙。獨有王夫子,此心常凜然。
太和延袤八千里,天下何如此一山。金碧輝煌開帝殿,嵓巒杳靄抱仙關。靈鴉萬樹猶朝暮,神虎千年自往還。獨立龍泉橋上聽,澗流九渡水潺潺。
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等虛空,常住無心處。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凈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公家先世國元勛,舊有威名海內聞。至今功烈尚如昨,三鳳文采皆超群。公為仲氏尤瑰杰,自少藩方持節鉞。標格渾如玉樹清,豐姿迥若冰壺潔。平生不受塵俗牽,時時高興在林泉。閒來與客縱歡賞,碧雞金馬民安然。昨者來朝雙闕下,九重眷顧增光價。萬里欣逢入覲初,幾度從容退朝暇。茲乘驛騎賦旋歸,贈以斯圖慰遠思。長林郁郁凈塵俗,石泉泠泠洗襟期。如公風度今能幾,況復勛名世無比。不徒惠澤被遐荒,要遣聲光照青史。紅亭酒酣日向曛,三疊驪歌未忍分。揚鞭上馬重回首,還見蓬萊五彩云。
武口叢祠下,維舟幾日馀。北風增駭浪,南客念歸途。水遠浮三蜀,煙濃暗五湖。江村秋雨里,難覓酒家壚。
少小看燈短鬢侵,老狂元不異童心。夢歸南國煙花迥,恨入東風嶂塞深。名利登場看傀儡,路歧回首憶云林。歲星待詔金門久,莫怪酣歌笑陸沉。
晚過烏兜里,時逢難弟兄。茶煙秋院寂,燈火夜堂清。緩帶移時坐,開樽待月明。來朝人別后,門掩讀書聲。
萬里宸光御郁蔥,天高此日望重瞳。矞云曉旭初呈馭,草莽孤臣仰祝嵩。
曾聞聚義堂,堂主幾回殤。人命非嫌短,江山但慮長。遂教彈鋏客,誓作剃頭郎。幾度猿冠沐,未見一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