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通講師五偈 其三
慰心佛氏未蕭條,
卓卓緇林有俊髦。
知見香熏舌本利,
名言垢凈眼棱高。
錦云腳踏冷修月,
仙嶠牽頹閒釣鰲。
良遂肯從麻谷后,
聲光矯矯壯吾曹。
慰心佛氏未蕭條,
卓卓緇林有俊髦。
知見香熏舌本利,
名言垢凈眼棱高。
錦云腳踏冷修月,
仙嶠牽頹閒釣鰲。
良遂肯從麻谷后,
聲光矯矯壯吾曹。
慰藉心靈的佛道并未蕭條,僧界之中仍有卓越俊杰。佛法智慧如香熏染,使得舌辯鋒利;言語清凈無垢,目光高遠超俗。腳踏錦云,清冷修行如對明月;提攜后進,閑時如釣巨鰲般胸懷宏大。良遂愿追麻谷之后,其聲威顯赫,更壯我等士氣。
緇林:指僧界,因僧衣黑色(緇)而稱。
俊髦:俊杰,杰出人才。
知見香:佛教指佛法智慧如香,能熏染身心。
舌本利:指辯才無礙,言辭鋒利。
名言垢凈:消除語言文字的世俗污染,回歸清凈。
眼棱高:形容目光高遠,見解超俗。
錦云腳踏:喻修行境界如踏錦云,超凡脫俗。
冷修月:清冷孤寂的修行狀態,如對明月。
仙嶠:仙山,喻修行的高遠之地。
牽頹:提攜后進,扶持修行者。
釣鰲:傳說釣巨鰲,喻宏大志向或度化眾生的愿力。
良遂、麻谷:均為禪宗高僧,此處借指通講師承繼先賢。
聲光矯矯:聲威顯赫,光彩出眾。
此詩為宋代文人贈通講師的偈頌之一,約作于通講師在僧界嶄露頭角之時。詩中反映了當時佛教雖非鼎盛,但仍有高僧傳承法脈的社會背景,作者通過詩作肯定通講師的才德,以激勵僧眾。
詩以‘佛氏未蕭條’起筆,點明主旨,通過多維度刻畫通講師的修行境界、辯才與宏愿,突出其在僧界的卓越地位,既贊其個人才德,亦彰顯佛教傳承的生機。
日轉青曈媚,風吹綠羽齊。將身隨鳳舞,何意學雞棲。知命長安啄,逢人似欲啼。金籠清夜永,應憶水云西。
禺號移海走蛟龍,負氣爭高百二峰。怪底蓬萊遺左股,浮空朵朵碧芙蓉。
游子魂無憶故鄉,一身天地任茫茫。車前素旐悠揚去,猶帶西臺御史霜。
廣陽城下喜逢君,對酒那堪袂又分。萬里銜哀辭禁闕,一帆歸興逐晴云。關河涼雨消炎瘴,驛路寒蟬送夕曛。想到故鄉秋已晚,蕉黃荔熟奠孤墳。
野屋不知今世,山色似含古春。岑寂渾無啼鳥,荒寒略有行人。
孔方何丑類,昔人譽為兄。或亦名之奴,差似稱厥情。仍為奴中賊,殘狡恣縱橫。渠能離至戚,因之失良朋。渠去凋人顏,渠來躁人膺。內險藏巖谷,外獰聳刀兵。幻忽安可詰,舉世墮其坑。便移絕交檄,勿致擾吾庭。
一江如塊繞堤青,琳館丹房晝不扃。樹轉陰中斜作路,景逢佳處半開亭。魚驚洗硯過沙蕩,鶴聽敲棋傍石屏。未放客舟仍徙倚,舊勛祠畔讀碑銘。
老子懸車歸舊隱,諸孫戲采泛晴暉。畫圖煙樹松千尺,門徑秋花菊四圍。得句欲題青竹滿,攜琴每候白云歸。殘年頗覺頭如雪,愁滿江空羽檄飛。牛斗秋高劍氣橫,幾人馬上取功名。扇揮白羽臨風迥,甲鎖黃金射日明。賈詡自期能料敵,山濤誰謂不知兵。官軍蓄銳何時發,久厭城頭鼓角聲。愁來倚劍立蒼茫,誰在籌邊策最良。捕賊五更唐李愬,揮戈萬眾漢云長。烽煙滿接城樓近,鬼火寒穿石徑荒。多少材官雕羽箭,不知何日殪天狼。
放翁詩里想東關,舟到東關雨逗寒。只是當年舊山色,水邊誰似白鷗閒。
岧峣金華峰,蒼松凜高秋。仙人坐不成,歲月空悠悠。
馬群彌野草連云,當年玉帳度秋春。迎日捷書頻送喜,內間賜與出金銀。
處孤清,內耕種。心意安閑,不搖不動。杳冥中、見個金牛,向溪田深□。清雨降,紫芝聳。赤鳳烏龜,前來看供。麻麥結、黍米神珠,上碧霄進貢。
搴裳佇倚最高城,鶴背遙聞子晉笙。紅鯉紛來燈下舞,彩云疑自月中生。慣經磨蝎心常倦,乍見璣珠眼暫明。我本南朝舊狂客,吹簫擊劍兩無成。
大隱由來住遠郊,簞瓢誰識是英曹。陶潛未得尋歸計,楊子元能作解嘲。盡放陰陽催日馭,且收風月入霜毫。嗟嗟州縣勞生客,千里關山馬骨高。
渡江雙槳迎桃葉,玉嬌金屋相逢。小梅初笑兩三紅。疏巒叢樹,綠意撲襟濃。三百清溪成一曲,佩聲鏘玉丁東。迦陵山色酒杯中。漁歌唱處,天外睇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