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皇太妃閣五首
曉起鐘猶凝,朝回露欲乾。逡巡下清蹕,委曲問平安。
壓蔗出寒漿,敲冰簇畫堂。人間正袢暑,天上絕清涼。
九夏清齋奉至尊,消除癘疫去無痕。太醫爭獻天師艾,瑞霧長縈堯母門。
紈扇新裁冰雪馀,清風不隔纻羅疏。飛升漫寫秦公子,榮謝應憐漢婕妤。
渺渺金河入禁垣,漸臺雨過碧波翻。共傳太液龍舟穩,不似南方競渡喧。
曉起鐘猶凝,朝回露欲乾。逡巡下清蹕,委曲問平安。
壓蔗出寒漿,敲冰簇畫堂。人間正袢暑,天上絕清涼。
九夏清齋奉至尊,消除癘疫去無痕。太醫爭獻天師艾,瑞霧長縈堯母門。
紈扇新裁冰雪馀,清風不隔纻羅疏。飛升漫寫秦公子,榮謝應憐漢婕妤。
渺渺金河入禁垣,漸臺雨過碧波翻。共傳太液龍舟穩,不似南方競渡喧。
清晨起身,鐘聲仍在空氣中凝結;朝會歸來,露水即將曬干。緩步走下帝王的車駕,細致入微地詢問平安情況。壓榨甘蔗榨出冰涼的漿飲,敲碎冰塊陳設在彩繪殿堂。人間正值濕熱酷暑,天上卻毫無炎熱只剩清涼。整個夏季以清齋之禮侍奉至尊,消除瘟疫不留痕跡。太醫們爭著獻上天師艾草,吉祥的霧氣長久縈繞在太后門前。新裁的紈扇如冰雪般潔白,清風透過輕薄的纻羅紗拂面而來。不必書寫秦穆公女弄玉飛升的故事,應憐惜班婕妤團扇榮謝的際遇。渺遠的銀河流入宮禁,漸臺雨后碧波翻涌。都傳說太液池的龍舟平穩,不像南方競渡那樣喧鬧。
清蹕: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此指皇太妃車駕。
袢暑:濕熱的暑氣。
癘疫:瘟疫。
天師艾:端午節用的艾草,傳說張天師以艾驅邪,故稱。
紈扇:細絹制成的團扇,多為宮廷所用。
纻羅:輕薄的絲織品。
太液:漢代宮苑池名,此指皇家池苑。
競渡:端午節賽龍舟習俗。
此詩為蘇軾在元祐年間(1086-1094)任翰林學士時所作。端午為宋代重要節日,宮廷有撰寫“帖子詞”的習俗,用于裝飾閣中。皇太妃閣五首即針對皇太妃居所的應制之作,內容圍繞端午習俗與宮廷生活,體現對皇室的尊崇與祝福。
組詩以細膩筆觸描繪皇太妃端午期間的宮廷生活場景,融合朝會問安、消暑飲冰、清齋祈福、賞扇觀池等細節,既展現皇家儀軌的莊重,又暗含對太平盛世的頌揚,是宋代宮廷應制詩的典型代表,兼具民俗史料與文學價值。
食薺腸亦苦,強歌聲無歡。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有礙非遐方,長安大道傍。小人智慮險,平地生太行。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君心與我懷,離別俱回遑。譬如浸蘗泉,流苦已日長。忍泣目易衰,忍憂形易傷。項籍豈不壯,賈生豈不良。當其失意時,涕泗各沾裳。古人勸加餐,此餐難自強。一飯九祝噎,一嗟十斷腸。況是兒女怨,怨氣凌彼蒼。彼蒼若有知,白日下清霜。今朝始驚嘆,碧落空茫茫。
半面妝凝鏡里春。同心帶舞掌中身。因沾弱水褪精神。冷艷喜尋梅共笑,枯香羞與佩同紉。湘皋猶有未歸人。
暫屈固何恨,所憂無此時。隔年空仰望,臨日又參差。勞力且成病,壯心能不衰。猶將琢磨意,更欲候宗師。
征衫單薄冷于秋,徙倚疏芳且暫留。后夜相思應更遠,一襟煙雨夢蘇州。
彌襟萬千秋,慰眼難一掬。好花開較遲,已履繁霜肅。安能展過隙,暇及秋陽暴。潛幽或終古,誰與昭此伏。芳馨雖不展,應候聊結束。浮生繭修途,逝者當何贖。
吟得詩成寫貝多,維摩問訊意如何?貪看案上《傳燈錄》,不管門前奏凱歌。寸寸娑羅低作樹,累累窣堵亂成波。黃花翠竹西風外,杖屨無嫌屢見過。
即使程朱今復生,也須舊說一番更。若還究竟昆崙頂,姬孔明明有法程。
夜過浮丘月滿山,一尊相對坐漫漫。門臨大海風濤壯,家有小天星斗寒。
育我嘉生,神惠是仰。載致斯幣,庶幾用享。鼓之舞之,式繄爾神。錫福無疆,佑此下民。
關東歸不得,豈是愛他鄉。草碧馀花落,春閑白日長。全家期圣澤,半路敢農桑。獨立應無侶,浮生欲自傷。
水宿荒村夕照間,奔流怪石斗潺潺。白醪似蜜聊供醉,過盡嚴陵大浪灘。
風雨關山杜宇哀,神州回首盡塵埃。驚聞白禍心先碎,生作紅顏志未灰。憂國漫拋兒女淚,濟時端賴棟梁才。愿君手挽銀河水,好把兵戈滌一回。
亦有高秀姿,亭亭滿月相。得霜乃清嚴,禁雨不悽愴。空室了無悅,得意千載上。龍章雖雋烈,天黥偶遺忘。出為一大事,甘此詩酒放。
百年后死痛無涯,地下寧追執論差。云暗九疑天路杳,欲從何處訴重華。
為搗清砧素,令人念藁砧。近寒將雁至,入夜正蛩吟。霜月三更杵,關山萬里心。金風何太弱,不與送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