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偶興二首 其一
蕭蕭草樹掩重門
燈底流光數夢痕
黃繭綿多感絲子
綠苔花謝怨王孫
飆回瀛海蓬山遠
雨濕秋河破鏡昏
欲采海棠寄紅淚
不堪重與話蓬根
蕭蕭草樹掩重門
燈底流光數夢痕
黃繭綿多感絲子
綠苔花謝怨王孫
飆回瀛海蓬山遠
雨濕秋河破鏡昏
欲采海棠寄紅淚
不堪重與話蓬根
草木蕭蕭遮蔽了重重門扉,燈影下時光流逝,數著夢中的痕跡。黃繭里蠶絲綿密,暗感相思纏結;綠苔上殘花凋零,怨嘆游子不歸。狂風回旋,瀛海蓬山愈發遙遠;秋雨沾濕銀河,破鏡般的月亮昏沉。想要采枝海棠寄托離別的紅淚,卻不忍再提起漂泊的根由。
蕭蕭:形容草木稀疏蕭瑟的樣子。
重門:多層門,指深宅。
絲子:雙關,既指菟絲子(一種寄生植物),又諧“思子”。
王孫:本指貴族子弟,此處代指漂泊在外的游子。
飆回:狂風回旋。
瀛海蓬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瀛洲、蓬萊,喻指遙遠難達之地。
破鏡:喻指殘缺或分離的景象。
紅淚:晉王嘉《拾遺記》載薛靈蕓別父母,以玉唾壺承淚,淚凝如血,后指女子的眼淚。
蓬根:蓬草的根,蓬草隨風漂泊,喻指漂泊無定的生活。
此詩或作于秋日深夜,詩人獨坐屋內,見草木蕭瑟、燈影昏沉,觸景生情,由眼前之景聯想到漂泊、離別等心事,遂作此詩以抒懷。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可結合詩意推測為個人感懷之作。
全詩以“夜坐”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與內心活動的描寫,層層遞進地抒發了時光流逝、離怨漂泊之愁。語言含蓄,意象豐富,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細膩的內心世界與高超的抒情技巧。
少年得意在揚州,
名饌初嘗獅子頭。
最憶夜分歌席散,
呼燈重上十三樓。
西湖相別后,復此湖亭幽。
不是神仙宰,誰招汗漫游。
江清天似洗,林爽夏疑秋。
頓解風塵色,何妨入夜留。
劉新婦簸米。
石新婦吹羖羝。
蕩滌簸張兒。
張兒食之口正披。
生求同志論心事,沒聳邦人福禍間。
吏奉敕書躋舊典,廟長血食配崇山。
刲羊刺豕來村社,鼓瑟吹笙出市阛。
報祭豐年更晴日,稻粳充羨老農閒。
赤嵌孤島萃狼烽,仁軌天生間氣鐘。
毗舍耶山開一局,婆娑洋海隔雙重。
殘山剩水呼倉葛,晚歲寒天見老松。
竟使葫蘆依舊樣,紫橋尚有黑旗縱。
朱檐矗矗聳山巔,一目全收萬里天。
觀物可探康節學,憑虛誰悟子云玄。
春深壇杏當窗看,夜半仙藜隔座然。
佳勝陸沈馀百載,只今才見集英賢。
花撲鞭梢,風吹衫袖,馬蹄初趁輕裝。都城漸遠,芳樹隱斜陽。未慣羈游況味,征鞍上、滿目凄涼。今宵里,三更皓月,愁斷九回腸。
佳人,何處去,別時無計,同引離觴。但唯有相思,兩處難忘。去即十分去也,如何向、千種思量。凝眸處,黃昏畫角,天遠路岐長。
白玉樓高,廣寒宮闕,暮云如幛褰開。銀河一派,流出碧天來。無數星躔玉李,冰輪動、光滿樓臺。登臨處,全勝瀛海,弱水浸蓬萊。
云鬟,香霧濕,月娥韻涯,云凍江梅。況餐花飲露,莫惜裴徊。坐看人間如掌,山河影、倒入瓊杯。歸來晚,笛聲吹徹,九萬里塵埃。
悲風我眼澀,酸狖我耳愁。
我顛水沒馬,我起雪滿裘。
百里不逢人,豈有煙火投。
卻倚青璧望,白霧滿九州。
蒼蒼運乃爾,何地放我憂。
夜臥夢成魘,猶疑拔山湫。
菱芡葭荷著意生,
陂塘風物愛湖城。
扁舟南去應回首,
槐柳深深舊帝京。
芳序雖搖落,吾生任屈伸。
日催輕璧士,天赦戴盆人。
宵雁多號月,冰魚暗待春。
自憐麋鹿性,晚節頓纓頻。
溪頭一夜雨喧豗,
添得泉聲萬壑哀。
花事摧殘君莫問,
只如元為聽泉來。
蓮褪紅衣蒲稗老,西風吹冷汀洲。翠羅簇護錦云稠。借來三月景,點破一江秋。
鷗鳥不歸沙嘴靜,孤芳自覺含羞。柔枝裊裊影悠悠。浪中蓮唱杳,煙外夕陽愁。
鶯窺燕壘,蝶上犀釘。綃帳縈香雪,夜珠和淚尚熒熒。梳洗誰忺,懶扶殘夢倚圍屏。
依稀記得,宵來微雨,曾撼金鈴。
綠水全昏,紅閨半掩,春困難醒。風弄處、釭花半朵,小似晨星。
理夢窗前,生憎鸚鵡隔簾聽。畫樓深巷,賣花聲到,才響還停。
層華旖旎正關春,
正苦無詩與寫真。
持送平分風月手,
果題香草屬幽人。
維皇上天佑圣明,景命宣。
五云輝,三臺潤,七緯光懸。
協氣生,嘉祥見,正萬民,用群賢。
垂袞御經筵。
宵衣勤,政殿禮,圜丘大祀精虔。
明水潔,蒼璧圓。
秉周文,承殷薦。
眷皇家,億萬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