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貞孚還閩
北闕上書何所求,南宮臥病倏經秋。
秪緣禮樂須幽討,豈謂云霄竟薄游。
江漢趨庭宜彩服,乾坤高枕對滄洲。
承家禾止今方岳,司馬流風蓋九州。
北闕上書何所求,南宮臥病倏經秋。
秪緣禮樂須幽討,豈謂云霄竟薄游。
江漢趨庭宜彩服,乾坤高枕對滄洲。
承家禾止今方岳,司馬流風蓋九州。
在宮闕之上上書是為了追求什么?在南宮臥病竟已倏忽經過一秋。只因為禮樂需要深入探討研究,哪里料到仕途竟如此短暫無成。歸鄉侍父正適合身著彩衣盡孝,天地間高枕而臥面對滄洲閑景。繼承家業如今你如一方長官,司馬氏的流風余韻正覆蓋九州。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代指朝廷。
南宮:漢時有南宮、北宮,此處或指禮部官署,亦指病中居所。
倏(shū):忽然,快速。
秪(zhǐ)緣:只因為。幽討:深入探討、研究。
云霄:高空,喻指高位。薄游:短暫的宦游、仕途。
趨庭:《論語》中“鯉趨而過庭”,指子女承父教,此處指歸鄉侍親。
彩服:用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喻指孝親之舉。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者居處。
方岳:指地方長官,古代諸侯朝見天子,各據一方之岳,故稱。
司馬流風:或指林氏家族如漢代司馬氏般有良好風尚流傳。
此詩為送友人林貞孚歸閩而作。林貞孚或曾于京城上書言事,后因研究禮樂或病滯留,終因仕途未達而歸鄉。詩人通過此詩慰藉其際遇,贊揚其孝行與家族風范,當為二人交游密切時所作。
全詩緊扣“送歸”主題,先述友人京城經歷,再寫歸鄉之適,末贊家族流風,既體現對友人境遇的理解與安慰,亦凸顯其品德與家族影響,是一首情感真摯、內容充實的送別詩。
聞君初欲掛冠纓,便構茲堂不日成。
桐檜茂陰歸后得,煙霞高興坐中生。
禪心皎月通宵靜,詩思寒泉徹底清。
十五年來飽閑散,紛紛人世自浮榮。
人皆種花我種柏,為此勁性寒不易。
三春雖憐少姿媚,歲暮方看靄顏色。
南堂之南可數到,列樹六本翠磔磔。
安得驛使向姑蘇,持以贈君比明德。
南陌西陂趁物華,歸來扶杖重咨嗟。
綠羅淺淡新開葉,紅玉玲瓏半謝花。
泉溜拍池初跳鯉,柳枝含雨不勝鴉。
啼禽亦有傷春恨,百種鳴聲到落霞。
山色青螺髻,清波綠鴨頭。
已欣春事起,那問歲陰流。
玉蟻新浮盎,金鱗恰上鉤。
衰年怯多酌,尤怕范家甌。
池上朝來玉露零,檀心先向日邊傾。
側金巧樣新成盞,蒸栗溫姿始號瓊。
芍藥未應推艷品,牡丹須合避姚名。
秋花碎瑣誰能數,醉眼逢君亦自明。
與君仍世接游從,造次相敦德義中。
善繼家聲名父子,不追時好古人風。
流光豈受長繩系,妙道才容一線通。
待得鈴齋民訟簡,更將此理問龐公。
郎官高會一時賢,勝踐幽棲近接聯。
敢論懷黃夸故國,聊欣垂白上華筵。
同心況是論交舊,二首何疑貴老年。
東里作詩成故事,明珠當盡落吾前。
嚴冬溫氣襲人間,忽聽繁聲慰病顏。
從律好風千里至,執權真令一朝還。
頓抽隴麥全如揠,欲綻江梅已可攀。
主尹勤民嘉歲望,徑攜歌鼓樂幽閑。
孤身萬里逐流人,兩見炎洲末利春。
勛族每蒙朝念舊,圣恩方與士更新。
忘憂自有禪心靜,御瘴無先道氣醇。
傅野為霖非我事,愿聞雷雨躍窮鱗。
林塘瀟灑夏陰初,翠竇紅芳助燕娛。
不用俗音流樂府,自期仙御下蓬壺。
金跳巨鯉開紋浪,雪灑群鴉度綠梧。
日落人歸尤勝絕,籃輿回首盡城隅。
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時。
靜默安虛室,憂虞履薄凘。
景和聞鵲稔,花近候梅知。
杖履從茲數,非公孰與期。
乘槎天上客,脫帽酒中仙。
談笑非俗韻,歡欣忘我年。
浩歌輕白雪,密意得青蓮。
詩就西樓月,留為好事傳。
叢頭金菊層層鬧,木末丹花艷艷紅。
美景歲時暌壽斝,流光朝暮閱疏鐘。
詩成洛社騰郵置,夢繞伊川捧杖從。
早晚安車來就第,樽前重奏喜相逢。
敏學高文俊茂身,少年今見魯公孫。
明心早得無生意,清耳常聞有味言。
綠鴨陂中春縱棹,芰荷池上雨移樽。
臨分有贈非他物,聲利精忘道始存。
萬里多仁德有鄰,故交仍珮左魚新。
歡娛每恨流陰駛,談笑幾還太古淳。
浮蟻生光盈壽斝,驚鴻取勢落華茵。
題詩寂寞高眠冷,笑殺尊前起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