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伍中丞還石首
拂袖金門不可招
中丞清節楚山高
西江義旅雙龍劍
南國干城一豸袍
九鼎銘功藏石室
孤舟垂釣入云濤
丈夫出處俱無忝
銀漢遙瞻彩鳳毛
拂袖金門不可招
中丞清節楚山高
西江義旅雙龍劍
南國干城一豸袍
九鼎銘功藏石室
孤舟垂釣入云濤
丈夫出處俱無忝
銀漢遙瞻彩鳳毛
揮袖告別朝廷不再應召,中丞您的高潔節操比楚山還高。在西江統領義旅如持雙龍劍,在南方捍衛國土身著獬豸袍。顯赫功績刻于九鼎藏入石室,如今乘孤舟垂釣駛入云濤。大丈夫出仕退隱都無愧于心,遙望銀河可見您如彩鳳的豐貌。
金門:漢代宮門名,此處代指朝廷。
豸袍:御史所穿繡有獬豸(傳說中能辨曲直的神獸)圖案的官服,代指中丞的監察官職。
九鼎:古代象征國家政權的重器,此處喻指顯赫功績。
石室:古代收藏重要文獻或檔案的地方,代指記錄功勛的場所。
出處:指出仕(做官)與退隱(歸隱)。
彩鳳毛:比喻卓越的才德或美好的風范。
此詩或作于明代,伍中丞(可能指曾參與平亂的官員)功成退隱歸鄉石首之際。詩中‘西江義旅’或指其在江西一帶統領軍隊平亂的經歷,‘九鼎銘功’反映其功績被記錄,‘孤舟垂釣’則對應其退隱生活,整體背景為對友人榮歸的送別與贊譽。
全詩緊扣‘送’與‘贊’,既頌伍中丞清廉忠勇、功績顯赫,又贊其退隱灑脫、無愧于心,結構嚴謹,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褒揚型送別詩,體現了對士大夫‘進則兼濟、退則獨善’品格的推崇。
但愿吾兒會讀書,不妨貧苦一錢無。頭顱有肉元難厚,項頸生筋自合粗。暗里乘除皆造化,分中操守是良圖。年來識盡榮枯理,卻笑蘇張見趣迂。
昔夢吳山列御筵,三千宮女燭金蓮。而今莫說夢中夢,夢里吳山只自憐。
悲歌厭聽久無襦,倦客翻嫌出有車。杖策岸巾山下路,百錢聊欲飲樵夫。
古洞盤旋紫翠間,洞門常借白云關。虛瓢掛樹老僧隱,昏磬出林飛鳥還。路到窮時尤?嶪,泉經喝后不潺湲。當年舊社成陳跡,春雨春花點地斑。
西府頻看策舊勛,北山常恐負移文。如何九五飛龍日,閒得無心出岫云。
人間炊黍未及熟,萬事只今歸欠申。巳織青駒餞華騮,更披白帢稱閑身。遺編終不求甚解,故人但愿長相親。去年此日瓊南岸,漲海翻天探騎塵。
欲覽匡廬勝,衰年惜未能。棲遲無俗侶,幽寂共鄰僧。禪定階前石,心空夜半燈。浮圖著靈異,昨上最高層。
知君原不是神仙,避地偶尋山水偏。世去只聞秦用法,客來方識晉編年。桑麻翳翳連平野,村落依依帶暮煙。種得桃花翻自悔,春風勾引釣魚船。
直廬新敞禁垣西,宮月臨窗苑樹齊。玉漏曙聞高閣報,碧梧春借上林棲。殊恩正荷帡幪賜,勝跡須留歲月題。鹓侶同心俱雋望,五云簪佩得相攜。
疏煙明淡雨膏如。青入燒痕初。開到無言桃李,春事喜敷腴。隨杖履,有琴書。酒盈壺。風前花下,睡起醒時,著我籃輿。
客路逢人少,春城不盡頭。無風花自落,何處避春愁。
千層鳥道一筇扶,三月東風響鷓鴣。花發幽巖紅躑躅,云生絕壁翠模糊。七閩形勝山河壯,萬頃滄溟島嶼孤。徐福求仙空入海,誰知此地即仙都。
蒼生慟哭入云霄,內苑瓊林已作樵。打斷六更天未曉,禁庭兩桁籸盤燒。
擘開華岳三峰秀,疊就層峰數石寒。等是世間兒戲事,道人莫作兩般看。
身是行云,錦官住、夢繞榮山山色。歸棹將鶴同攜,梅花伴仙客。前度記,東門帳飲,一番醉一番頭白。事業蟲魚,兵聲草木,同慨今昔。最堪笑垂老徵歌,曲多誤、周郎顧難得。何況倚樓人去,苦無腔吹笛。芳訊問、春風燕子,奈隔年、冷了詞筆。逗起無限鄉心,斷鴻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