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四章次漁洋山人韻四首 其三
何年佳夢染春衣,
絮果萍因往跡非。
天寶白頭眉樣改,
嗣宗青眼酒人稀。
長亭北道連天迥,
羈客南心傍月飛。
好是枝條易攀折,
渡江春信不曾違。
何年佳夢染春衣,
絮果萍因往跡非。
天寶白頭眉樣改,
嗣宗青眼酒人稀。
長亭北道連天迥,
羈客南心傍月飛。
好是枝條易攀折,
渡江春信不曾違。
哪一年的美好夢境還染著春衣的顏色?如柳絮飄萍般的過往,如今已蹤跡難尋。像天寶年間的老人,眉樣已改;如阮籍那樣青眼相待的酒友,如今已日漸稀少。長亭北道,與天際相連,路途遙遠;漂泊的旅人,歸鄉之心伴月飛翔。好在柳枝容易攀折,渡江的春信從未爽約。
絮果萍因:指飄泊無定的生活軌跡,柳絮輕飄,浮萍無根,喻往事無常。
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此處或代指盛時往事。
嗣宗:阮籍的字,魏晉名士,能為青白眼,對看重之人以青眼相待,此處指知己。
長亭:古代送別之地,常代指旅途或離別。
羈客:漂泊在外的旅人。
春信:春天的消息,喻希望或約定。
此詩為次王士禛(漁洋山人)《秋柳》韻而作。王士禛《秋柳》四章以秋柳寄寓興亡之感,影響深遠。此詩或作于秋日,作者步其韻,借秋柳抒懷,反映清代文人對歷史變遷與個人際遇的共同思考。
全詩以秋柳為線索,串聯往事追憶、羈旅愁思與春信期待,情感深沉而含蓄。用典貼切,意象鮮明,既繼承漁洋秋柳詩的詠史傳統,又融入個人漂泊體驗,展現清代唱和詩的文學特色。
草閣垂簾晝掩扉,客來知我出門稀。鳥鳴淡與人相對,花落方知春已歸。
未須重話宣南,虜氛消向帷燈里。驚疑樹影,遲回驛使,悽笳四起。國有人焉,我何為者,理應休矣。但殘編坐擁,么弦漫撥,共明月,成深契。已分今生愁悴。懺多生、斷魂千里。馀寒自忍,蹇修誰托,雁音難寄。白雪詞情,艷陽天氣,怎能堪此。看孤飛老鶴,云羅漸斂,把蒼穹倚。
詔書宣召北門歸,戀闕懷鄉愿不違。行愛云山過舊里,步紆星履上彤闈。朝廷正倚臺綱重,天日長瞻帝座輝。雄峻古稱三獨坐,百寮回首避霜威。
他山有奇石,鐫鑿煩良工。制成三尺馀,簨軸旋其中。齒齒铓鍔堅,就彼磈塊功。一轉土膏潤,再轉春泥融。轣轆復轣轆,妙用無終窮。遄觀萬頃綠,粼粼漾春風。不辭處泥濘,但愿歌年豐。
從容中道絕功勛,野鶴昂藏不類群。雙眼炯如潭底月,一身閑似嶺頭云。撮來大地如粟粒,放去龜毛重九斤。三載相依話疇昔,我初無說子無聞。
剡剡星虹白日寒,山香一曲落云端。乘虬道士排空去,怒雨聲搖碧玉巒。
一帆辭槜李,兩日到云間。江路依松轉,柴門映竹關。顏隨秋色老,夢逐暮潮還。忽聽華亭鶴,悵然思舊山。
洞門黃葉鎖秋深,野客來游悵古今。恍惚漫傳龍跡在,虛明真似佛光臨。蒼空日月流元化,白晝云雷起太陰。昏黑下山蘿徑遠,殿鐘龕磬裊馀音。
綠水池邊舊釣磯,何時歸去濯征衣。千年城郭應無恙,祇怕風塵老令威。
五云樓閣世間無,日月龍光出綺疏。王母眾中金羽蓋,雙成扶下紫云輿。
兒時意氣謾騎鯨,幾向欄干袖手憑。今日逢君成一笑,卻慚窗下讀書燈。
回廊寂寂鎖齋居,白日都消病歷馀。竊食大官無寸補,綠陰亭上勘醫書。
泮宮高閣切云成,藜杖將分太乙精。滿架縹緗過二酉,當檐奎壁引長庚。筆從眾巘齊沖斗,帶合雙流兩抱城。柱史神君收地脈,重看文獻在西京。
一陣春風起,依然故舊情。墻根霜下草,吾與汝更生。
佳節難逢總浪拋。何須止酒也無肴。妒他新綠繡江郊。三步兩橋縈斷夢,雨絲風片漾輕舠。積年創痛忍重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