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酌別尹禺陽司訓揭陽
客路寒侵一片氈
文星遙指泬寥天
關河白雁傳霜信
籬落黃花對別筵
秋水帆檣楓浦外
春風琴瑟杏壇前
廣文誰復兼三絕
彩筆看君似鄭虔
客路寒侵一片氈
文星遙指泬寥天
關河白雁傳霜信
籬落黃花對別筵
秋水帆檣楓浦外
春風琴瑟杏壇前
廣文誰復兼三絕
彩筆看君似鄭虔
旅途寒冷卻只有一片氈子相伴,文曲星遙指那清朗的天空。關河間白雁傳來秋霜的消息,籬笆邊菊花正對著離別的宴席。秋水中的船帆在楓浦外遠去,春風里的琴瑟將回響在杏壇前。廣文先生誰還能兼具詩書畫三絕?看您的彩筆真像當年的鄭虔。
客路:旅途。
文星:文曲星,代指有文才的人。
泬(jué)寥:形容天空清朗空曠。
關河:關塞與河流。
白雁:秋雁,古人認為白雁至則秋霜降。
霜信:秋霜降臨的信息。
籬落:籬笆。
黃花:菊花。
別筵:離別的宴席。
帆檣(qiáng):船帆與桅桿,代指船只。
楓浦:長有楓樹的水濱。
琴瑟:兩種弦樂器,代指禮樂教化。
杏壇:相傳為孔子講學處,代指教育場所。
廣文:唐代設廣文館博士,后世稱學官為廣文,此處指尹禺陽。
三絕:唐代鄭虔詩、書、畫皆精,稱“三絕”,此處指尹禺陽兼具多種才華。
彩筆:比喻文筆高超。
鄭虔(qián):唐代文學家、書畫家,與杜甫交好,以詩書畫“三絕”聞名。
此詩為秋日作者與友人尹禺陽(任揭陽司訓,即學官)酌別時所作。揭陽位于廣東,司訓負責地方教育。詩中既寫秋日送別的具體場景,又結合友人身份(學官),以“杏壇”“琴瑟”等意象呼應其職責,體現對友人赴任的肯定與期許。
本詩為秋日送別之作,緊扣“酌別”主題,前半寫秋景離筵之蕭瑟,后半轉寫春景杏壇之期許,末句以鄭虔典故盛贊友人才華,融離別之情與贊賞之意于一體,語言工整,用典自然,是清代送別詩中兼具情感與文學性的佳作。
三十六宮人第一,玉樓深處夢熊羆。
行臺依獨寺,僧屋自成鄰。殿古凝殘雪,墻低入早春。巷泥晴淖馬,檐日暖堪人。雪散小巖碧,松梢掛月新。
香霏綺陌塵,粉壓荒闌雪。暮寒吳館悄,簫聲絕。東風浪蕊,玉手憐親折。一春歌酒闊。翠燭分煙,那堪斷送芳節。離尊紅淚,點點啼成血。斜橋歌扇雨,花迎接。樨楊舊眼,一夜心先切。爭怕流鶯說。此情為誰,暗中長恁傷別。
近世無佳郡,中朝有此公。再三疑壞證,第一是貪風。野雪深耕耒,春苔蝕缿筒。龔黃只如此,為問玉山翁。
一葉知秋,正玉律、新吹夷則。遲三日、雙星齊會,又逢七夕。先送天孫來乞巧,姓氏已在長生籍。喜華堂、今日慶生辰,排筵席。歌金縷,斟瓊液。聽祝壽,環佳客。看壽星明燦,祥煙蔥郁。剩種庭萱春不老,年年嘉會如今日。辦一詞、一歲一稱觴,期千百。
失勢水投石,得時山壓卵。富貴親眷稠,貧賤交情斷。叔世澆薄中,風誼如君罕。生涯一舸風,何門不堪款。龍坂不著腳,乃數訪幽散。語離大匆匆,寸心常不滿。
承平重游樂,詔蹕上之回。屬車響流水,清笳轉落梅。嶺云蓋道轉,巖花映綬開。下輦便高宴,何如在瑤臺。
春游秦苑外,夏返越臺傍。片石幽期遠,千峰別夢長。危杉饑鶻墮,古柏病猿藏。問訊寒山子,題詩遍佛堂。
昔我望天岳,于時春正深。雞鳴九州陌,鶴警萬花林。旭日騰重海,宵霞映別岑。露條承嶪巀,雪澗瀉嵚崟。馬足無由定,鶯聲不可尋。畏鐘牽逸覽,掛笏系虛襟。每想丘中趣,如懸空外音。十秋傷逝水,千壑記捫參。晚遇陳夫子,高談契夙心。天形疏造化,月眼識浮沈。宦路悲懷玉,君門惜和琴。豈因平旦氣,薄示暮年箴。但恐丹崖失,何愁素發侵。會當期絕巘,與爾鍊黃金。
華實根荄若個般,深知始解識咸酸。爭春豈敢當紅紫,貼地何能助碧丹。未說馀膏尤濟用,最令中色直堪餐。洛陽個個知揚撥,此物卻無人會看。
朔風吹庭樹,寒雨集楊園。此時懷故舊,悽愴不可言。憶向吳門道,挾書訪遺老。兩公即相知,把袂日傾倒。別來今幾齡,白日不留停。五見枇杷樹,開花拂草亭。相思亂心緒,搖搖無定處。飄若天上云,隨風忽東去。知君臥紫煙,清真如晉賢。手持玉麈尾,相對談重玄。我若不得志,巖居非本意。寶匣劍空鳴,金尊日長醉。吐氣如長虹,古人敢追蹤。子云天祿閣,宋玉蘭臺宮。奈何出門去,荊棘滿中路。當伺天□□,騎龍躍云霧。君非知我深,何能說胸襟。聊茲寫情素,非為莊舄吟。
省闥絲綸,早傳到、和羹消息。無限事、但從綱領,認教端的。回省平生游宦處,那曾些個由人力。算知心、惟有好湖山,秋澄碧。從此去,開壽域。緣底事,催行色。傍重陽時候,且排瑤席。何待殷勤斟菊水,底須托興青松柏。愿年年、濃蘸繡江波,供詞筆。
喚起騎鯨玉樹埋,江邊琢語亦佳哉。眼看云起山容改,坐覺春隨花信來。隔水村深尋徑入,系船門窄待僧開。個中有句無人道,更遣豐隆著雨催。
槐池湛晴波,日光斂馀照。樂彼池上人,乘閒晚垂釣。悠悠七里灘,高風許同調。爾祖昔釣鰲,金門曾待詔。亦有孫子賢,事業遠堪紹。不泛窮河槎,當鼓濟川棹。豈有終隱淪,長才處廊廟。尚父心已許,巢父首猶掉。郁郁喬木陰,濃翠供吟眺。固無羨魚志,投竿發清嘯。自知天所與,不為人所料。矯首吳天高,紫煙橫遠嶠。
龍燭影中猶是臘,鳳簫聲里已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