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脫因州判之新淦
陶母祠前山郭西,臨流官舍似幽棲。
平原樟樹通南鎮,流水桃花隔故溪。
春入華筵承宴早,日高畫鼓報衙齊。
時清無復勞巡警,隨意東風散馬蹄。
陶母祠前山郭西,臨流官舍似幽棲。
平原樟樹通南鎮,流水桃花隔故溪。
春入華筵承宴早,日高畫鼓報衙齊。
時清無復勞巡警,隨意東風散馬蹄。
陶母祠前,位于山城的西邊,靠近溪流的官署如同幽居的處所。平原上的樟樹連通南方重鎮,流水與桃花仿佛隔開了舊日的溪澗。春光融入華美的宴席,宴飲早早開始;太陽高升,畫鼓齊鳴宣告衙署辦公。時世清平不再需要辛勞巡警,可隨東風隨意縱馬而行。
陶母祠:東晉名臣陶侃之母湛氏的祠堂,新淦(今江西新干)為陶侃故里,故詩中提及。
幽棲:指幽靜的居所,此處形容官舍環境清幽。
華筵:裝飾華麗、菜肴豐盛的宴席。
畫鼓:裝飾有彩繪的鼓,古代官署報時或集會時使用。
衙齊:指衙署中官吏齊集,開始辦公。
時清:時世清平,社會安定。
此詩為送友人脫因州判赴任新淦(今江西新干)而作。新淦是東晉陶侃故里,故詩中提及陶母祠以彰其地人文底蘊。詩中“時清無復勞巡警”反映當時社會安定,暗含對友人赴任后輕松履職的期許。
全詩緊扣“送別”主題,通過描繪新淦的人文環境、官署生活及太平景象,既展現友人赴任之地的雅致與生機,又傳遞對時世清平的贊美,情感真摯,結構緊湊。
憶長安,二月時,玄鳥初至禖祠。百囀宮鶯繡羽, 千條御柳黃絲。更有曲江勝地,此來寒食佳期。
江南孟春天,荇葉大如錢。白雪裝梅樹,青袍似葑田。
人日春風綻早梅,謝家兄弟看花來。吳姬對酒歌千曲, 秦女留人酒百杯。絲柳向空輕婉轉,玉山看日漸裴回。 流光易去歡難得,莫厭頻頻上此臺。
世間禊事風流處,鏡里云山若畫屏。 今日會稽王內史,好將賓客醉蘭亭。
平原門下十馀人,獨受恩多未殺身。每嘆陸家兄弟少, 更憐楊氏子孫貧。柴門豈斷施行馬,魯酒那堪醉近臣。 賴有軍中遺令在,猶將談笑對風塵。
雷塘春雨綠波濃,古冢寒煙蔓草空。 斜日欲沉山色近,行人無處問隋宮。
心意逍遙物莫知,山中山下識人稀。 想君絕慮離塵土,不是王喬即令威。
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夜寒不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長日鎮長扃。余寒欲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珠簾高卷莫輕遮,往往相逢隔歲華。 春氣昨宵飄律管,東風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勢還同舞勢斜。 坐有賓朋尊有酒,可憐清味屬儂家。
盡信書不如我書,識得個字不如忘卻個字。 九經諸子徒爾藻飾,一大藏教盡是藥方。 分明對物收稅,何用商量一葉扁舟載大唐。
誰知三隱寂寥中,因話尋盟別鷲峰。 相送當門有修竹,為君葉葉起清風。
菰蒲葉冷暮天低,斷岸舟橫水四圍。祗有一竿楚竹,未嘗容易下漁磯。
邊馬嘶寒急,霜風割面來。空垂去國淚,何處望鄉臺。
形影親孤劍,波濤送一杯。荒殘今更甚,不必問秦灰。
天半夷陵道,扁舟獨夜來。城孤懸楚望,月冷失秦灰。
戎馬青山在,蓬蒿白骨開。巴歌聽已矣,并入嶺猿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