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丁僉都內井氏淑人
安樂艱危六十年,順承君子共稱賢。
治家勤儉資無匱,御下寬宏嗣有傳。
壽考謾期同祿養,仙游那料棄塵緣。
西風旅櫬南歸去,載道悲歌為灑然。
安樂艱危六十年,順承君子共稱賢。
治家勤儉資無匱,御下寬宏嗣有傳。
壽考謾期同祿養,仙游那料棄塵緣。
西風旅櫬南歸去,載道悲歌為灑然。
六十年來無論安樂還是艱難,您順從侍奉夫君,眾人皆贊賢德。治家勤儉使得物資從不匱乏,管理下人寬厚包容,子孫得以傳承。本空自期待能與您共享長壽奉養,怎料您竟仙游離世斷絕塵緣。西風中您的靈柩南歸而去,沿途的悲歌聲中人們紛紛灑淚。
僉都:指僉都御史,明代都察院官職;內:內室,指妻子;淑人:明代命婦封號,三品官之妻封淑人。
順承君子:順從侍奉丈夫(君子,此處指丁僉都)。
御下:管理仆役下人;嗣有傳:子孫得以傳承(指后代繁衍)。
壽考:長壽;謾期:空自期待;祿養:指子女奉養父母。
旅櫬(chèn):客居異地的靈柩;灑然:此處指流淚的樣子。
此為挽詩,當創作于井氏淑人去世后。古代挽詩多為紀念逝者德行而作,結合詩中“安樂艱危六十年”“嗣有傳”等句,可知井氏與丁僉都共歷歲月,治家有成、子孫興旺,其離世引發眾人悲悼。
全詩緊扣“挽”字,先述井氏淑人六十年賢德之行(治家、御下),次嘆其未享長壽之憾,末以“西風旅櫬”“載道悲歌”收束,既贊其德又抒其哀,是明代挽詩中典型的追思賢婦之作。
迷時愛欲心如火,心開悟理火成灰。灰火本來同一體,當知妄盡即如來。
江碧涵疏影,飄蕭宛不群。斜橫半窗月,低轉一簾云。晝掃塵無跡,陰移篆有文。常隨芳質見,隱映雪繽紛。
山谷幽蘭春正開,芳菲堂下為誰栽。底須閑辨招魂注,更看光風轉蕙來。
秋屋無人見草經,忽驚太乙杖藜青。秪應燒燭金鑾殿,未勝熏香石竹屏。
蓮房露冷開殘半,星河淡點銀屏亂。燈影水西樓,冰肌玉骨秋。秋情人不見,花影和簾卷。中有捲簾人,梳頭月滿身。
康樂云樓跡尚存,竹亭猶仰古洼樽。苔封四面迷山象,露滴中心認酒痕。巖月舊來曾伴飲,澗泉今咽共誰論。無因訪得逃堯客,求取風瓢掛石門。
覓句隱烏幾,談經坐虎皮。乾坤秋已半,風雨夜何其。聚散偏相憶,窮愁不自悲。但令交有道,莫惜鬢成絲。
浮生七十今踰九,已是超群越世人。
新篇孤峻絕階梯,照眼光芒五色迷。已向詩壇稱獨步,不妨祖令更全提。真空雅與高情契,絕景終希大手題。馀事文章暫游戲,要將李杜與名齊。
父子相守空山坐,無相如如寄有間。世人見靜元無靜,看似閑時亦不閑。
強鄰假翮盛文公,何恤胼勞與后中。志決艱辛原不悔,居深情偽故難窮。貪天功有之推恥,投璧心能咎犯同。自古君難臣不易,漫誇返國倚西戎。
求友何人似谷鶯,羈游渾覺昧平生。閉門春事關身薄,薺菊青青自可羹。
生須百畝紛披綠,一干數花香更足。卻恨涪翁是楚人,詩到山礬水仙俗。
不見鏡中石,遙思枕上峰。景星光欲聚,夜雪興偏濃。著述編新草,吟哦對古松。華嵩歸隱處,云樹幾千重。
雕墻曲院涼風里,水上歌聲起。尋常野老不知愁,蕩入月明深處采雞頭。朝元閣上承平事,恍惚猶堪記。一番亡國恨悠悠,紅藕花殘、夕殿閉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