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圖
看畫情偏遠,題詩興不慳。
漁舟歸晚浦,僧舍隔秋山。
樹色微茫里,鐘聲杳靄間。
何年謝塵鞅,結屋此中閒。
看畫情偏遠,題詩興不慳。
漁舟歸晚浦,僧舍隔秋山。
樹色微茫里,鐘聲杳靄間。
何年謝塵鞅,結屋此中閒。
觀賞這幅山水圖,情感愈發悠遠;題詩的興致絲毫不減。漁舟正歸向傍晚的水濱,僧舍隔著秋山若隱若現。樹色在朦朧中若有若無,鐘聲在云靄間隱約可聞。何時能擺脫世俗的束縛,在此處建屋過閑適的生活?
慳(qiān):吝嗇,此處指興致濃厚,不缺少。
晚浦:傍晚的水濱,浦指水邊。
微茫:模糊不清,若隱若現的樣子。
杳靄(yǎo ǎi):深遠的云氣,形容朦朧的霧氣。
謝塵鞅(yāng):擺脫世俗的束縛,鞅本指馬駕車時套在頸上的皮帶,比喻束縛。
結屋:建造房屋。
此詩應為詩人觀山水畫作時所作。古代文人常通過題畫詩抒發情感,推測創作時詩人或對世俗生活有所倦怠,見畫中清幽之景,觸發隱逸之思。
全詩圍繞‘山水圖’展開,前六句描繪畫中寧靜幽遠之景,尾聯直抒歸隱之愿,主旨明確。語言平淡中見工巧,意境與情感自然融合,是題畫詩中表達隱逸情懷的典型之作。
偶隨鷗鳥度寒溪,寂寂禪關半掩扉。翠玉萬竿迎曉履,欲憑風露濯塵衣。
大臣承寵賜新莊,梔子園東柳岸傍。今日圣恩親幸到,板橋頭是讀書堂。
風收淅瀝,霧隱森羅。群山萬玉嵯峨。禁街車馬,銀杯縞帶相過。胥濤晚來息怒,練光浮、都不揚波。最好處,是漁翁歸去,鼓棹披蓑。況是東堂錫宴,龍墀驟,貂珰宣勸金荷。慶此嘉瑞,明歲黍稌應多。天家預知混一,把瓊瑤、鋪遍山河。這宴飲,罄華戎、同醉泰和。
倚遍層樓數曙星,鷓鴣聲里暗驚春。開元耆舊今無幾,怕聽尊前唱永新。
貧賤驕人傲不妨,居然慢世亦堂堂。茶村老去惟貪睡,那管昌黎與子長。
春蔬含綠滋,荒畦自鋤芟。萬事付一默,維摩許同參。
春濃不放小禽棲,白發沖冠向曉啼。簾幕半開人未起,樓臺風暖日猶低。
山谷家風,蕭閑情味,只君能識。會友論文,哦詩遣興,此樂誰消得。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似南華蝶夢醒來,秋雨數聲殘滴。詩書有味,功名應小,云散碧空幽寂。北海洪尊,南山佳氣,清賞今猶昔。一天明月,幾行征鷹,樓上有人橫笛。想醉中、八表神游,不勞鳳翼。
武夷溯伊洛,源自無極翁。譬彼漳江流,洋洋滄海通。東萊得家傳,南軒從五峰。勿疑轍跡殊,三賢歸趣同。
開門得歡書,有魚長尺一。不知溪頭鯉,認作潭中鯽。
知己堪憐會面難,久無魚鳥問平安。遙知風雪虛齋里,人與梅花共歲寒。
去來蹤跡等游塵,誰向蘧廬覓道根。巖穴故應無別異,鐫題空有姓名存。
明日雨當止,晨光在松枝。清寒入花骨,肅肅初自持。午景發濃艷,一笑當及時。依然暮還斂,亦自惜幽姿。
旅食同千里,分襟此一時。煙沙征路遠,風雨客帆遲。鄉夢隨芳草,春愁帶柳枝。平生任慷慨,能不灑臨岐。
漢家金銅鑄馬式,求馬相比不失一。塞上將軍得一匹,骕骦如龍高八尺。日斜騎出陰山道,獵獵霜風鳴淺草。鞍后并懸雙白狼,歸來穹廬月弓好。江南綠蕪春接天,只須一抹蹴云煙。摩訶舊是將軍種,酒涴青衫學控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