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詠竹夫人二首
孤竹君原稱苦節,晚遺弱息江村。夜涼薦寢暫承恩。斑留江上點,冷浸月中魂。青女秋來休見妒,此身自有根源。化為橫笛響夔門。但憑關塞曲,吹裂小龍孫。
十載蕭蕭湘岸住,捎煙惹雨參差。如今枕畔露華滋。身居清暑殿,夢到竹郎祠。琢就細腰冰幾尺,宵來御輦頻辭。一生疏直許誰知。霜砧來別院,紈扇憶同時。
孤竹君原稱苦節,晚遺弱息江村。夜涼薦寢暫承恩。斑留江上點,冷浸月中魂。青女秋來休見妒,此身自有根源。化為橫笛響夔門。但憑關塞曲,吹裂小龍孫。
十載蕭蕭湘岸住,捎煙惹雨參差。如今枕畔露華滋。身居清暑殿,夢到竹郎祠。琢就細腰冰幾尺,宵來御輦頻辭。一生疏直許誰知。霜砧來別院,紈扇憶同時。
其一:孤竹本以堅貞著稱,晚年留下的‘弱女’(竹夫人)流落江村。夜涼時被用作寢具暫得恩寵。竹身上的斑紋似湘江淚水,清冷如浸月中魂靈。秋霜莫要嫉妒,此身自有高潔根源。若能化為橫笛響徹夔門,便吹奏關塞曲,震裂小竹枝。其二:在湘岸蕭蕭生長十年,與煙雨相伴。如今躺臥枕畔沾露。身處清暑之殿,夢中卻回到竹神祠。被雕琢成細腰冰骨,夜間常被輦車辭卻。一生疏朗剛直有誰知曉?秋砧聲起,方憶起與紈扇同被使用的時光。
竹夫人:古代消暑用具,用竹篾編成,圓柱形,中空,夏日抱之取涼。
孤竹君:借指竹子,《史記》載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此處以竹之有節喻其堅貞。
苦節:竹有節,喻堅貞品格;《易·節卦》‘苦節不可貞’,此處反用贊其節。
弱息:原指子女,此處指竹夫人,擬人化稱竹的‘遺子’。
青女:神話中霜神,《淮南子》‘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夔門:瞿塘峽入口,代指川江險要之地。
小龍孫:小竹,方岳詩‘龍孫新脫錦繃兒’,此處指竹枝。
竹郎祠:傳說中祭祀竹王的祠廟,《后漢書》載夜郎竹王生于竹的傳說。
霜砧:秋夜搗衣聲,砧為搗衣石,霜季更顯凄清。
紈扇:細絹團扇,班婕妤《怨歌行》以扇喻被棄,此處呼應竹夫人秋日失寵。
竹夫人為夏季消暑用具,秋日被閑置,古人常以此喻失寵之人。此詞或作于秋季,作者借詠竹夫人,既詠物之特性,亦借物抒懷,反映對人情冷暖的觀察,或寄托自身懷才不遇、境遇變化的感慨,是古代文人‘詠物寄情’傳統的體現。
全詞兩首緊扣‘竹夫人’特性,從出身、境遇寫到品格,托物言志。既贊其‘疏直’之節,又嘆其‘御輦頻辭’的冷落,將物之命運與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含蓄深沉,是詠物詞中借物喻人的典范。
清詩萬首敵千鐘,身世飄然一短蓬。早死賈生非不遇,后來揚子亦難逢。豈知冀北空無馬,須信人中亦有龍。珍重平生謝安石,吳中不負若堂封。
飛香漲艷拍檐牙,暖熱樓居鄂陸家。寶髻盤鴉冰柱曉,倚闌平折北梢花。樓高夜靜月華陳,冷浸含章一段春。人影花光相上下,定知梅亦解分身。
去年一病春光老。但盼今年春色好。夢中向著太陽飛,腳底云霞紅裊裊。撥開身畔閑煩惱。小院小樓終是小。神州正釀四時春,我亦吟春情未了。
燒殘絳蠟啼千箸,碎嚼冰蠶攪萬絲。水國不生紅豆子,贈卿何物助相思。
文章閥閱發天葩,南極星輝擁瑞霞。宦海交情稱令子,客中懷刺乞胡麻。居官萬里勞清夢,著綵三冬亦到家。獨惜郵亭催去急,玉堂回首愈天涯。
狂吟且盡此時歡,況復茫茫歲已闌。獨我登樓看月出,由他止渴說梅酸。九州一統高歌易,萬馬齊喑下筆難。冬去春來機又伏,丹心如火可驅寒。
少而英邁,晚就平實。潛心六經,殫力著述。道明業廣,德盛禮恭。北許南吳,并稱儒宗。
蘇堤古月色。又照天涯淪落客。試逐柳陰暗覓,乍聽得、凄涼琵琶聲急。分明似說。問塞鴻、天外消息。關山夢、繁華一瞬,忽地送岑寂。愁絕。青衫曾濕。記畫舫亭亭,待發江潮,避又嗚咽。莫唱陽關,傷心三疊。荻花風瑟瑟。聽遍了、啼鵑夜泣。空凝佇、曲終人悄,隔岸敷峰碧。
稅駕綠巖前,攀蘿不知倦。人從樹杪來,路向云端轉。忽覺在煙霓,回看峰嶺變。
絲綸知講履聲閒,正字鴻臚檻外班。才折一躬開起止,丹心吐出殿中間。
氛祲全銷玉劍寒,鯨鯢京觀筑如山。風生虎帳刁斗靜,日照龍江旌旆閑。
曾于桑梓立奇功,一策全教寇技窮。此去更搜囊底智,希文兵甲在胸中。
隱處人方錦里翁,每從談笑想孤風。道窮藥裹無舟訣,春杪詩郵少碧筒。福善詎知天意外,傷心不是世情中。槿樊柳港悲涼盡,乘興何堪到郭東。
壓髻慵簪雙鳳釵,傷心羞覷合歡鞋。折花暗卜郎音信,旋系羅裙走下階。
千尋珠樹接層城,岳牧如君骨干清。三世宿因酬錦繡,一門閒雅見公卿。月臨雪底成詩畫,社號香山是弟兄。萬里相投談五岳,且拋時事不須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