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同匡云上人作送春詩四首 其二
流水無情日向東,
吹殘二十四翻風。
鶯慵燕懶閑園里,
綠暗紅稀細雨中。
去去春光飄野馬,
蕭蕭老鬢卷征蓬。
年來悟得無生法,
一笑從前色是空。
流水無情日向東,
吹殘二十四翻風。
鶯慵燕懶閑園里,
綠暗紅稀細雨中。
去去春光飄野馬,
蕭蕭老鬢卷征蓬。
年來悟得無生法,
一笑從前色是空。
流水無情,每日都向東流去;東風吹盡了二十四番花信風。黃鶯慵懶,燕子倦怠,在寂靜的園子里;綠葉濃暗,紅花稀少,籠罩在細雨之中。春光逝去,如游氣般飄忽;斑白的鬢發,似飛蓬般被風吹卷。近年領悟了無生無滅的佛法,一笑間,從前的色相皆為空幻。
三月晦日:三月的最后一天,晦日指農歷每月的最后一日。
二十四翻風:即二十四番花信風,古代以小寒到谷雨八個節氣,每節氣三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對應一種應花期而來的風。
野馬:指春日林澤間的游氣,《莊子·逍遙游》有“野馬也,塵埃也”句,此處比喻春光的飄忽易逝。
無生法:佛教術語,指無生無滅的真理,謂一切事物本無生滅,是涅槃的異名。
色是空:化用《心經》“色即是空”,指一切現象(色)皆為空幻,無有實體。
此詩為三月末與匡云上人共作送春詩之一。時值暮春,詩人面對春光將盡之景,結合自身晚年境遇(“蕭蕭老鬢”),觸發對時光與人生的思考,最終因領悟佛法而釋然,故詩中融合了自然之嘆與禪理之悟。
詩以“送春”為引,由暮春景象起筆,漸入人生遲暮之嘆,最終以悟得無生法收束,將傷春之情升華為對生命本質的哲思,體現了詩人從感傷到超脫的心境轉變,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日行三萬猶嫌緩,便到瑤池路亦窮。年老力衰甘處后,任他逐電與追風。
座上無人商出處,恥為小草懶為云。驍材投盡天應笑,別盞澆多地欲墳。北海知名深慶幸,東方異事亂傳聞。拔須披發休狂放,舊日青蛾半識君。
萬夫堙水水乾源,障斷江湖極目天。秋潦灌河無泄處,眼看漂盡小家田。山邊百畝古民田,田外新圍截半川。六七月間天不雨,若為車水到山邊。壑鄰罔利一家優,水旱無妨眾戶愁。浪說新收若干稅,不知逋失萬新收。臺家水利有科條,膏潤千年廢一朝。安得能言兩黃鵠,為君重唱復陂謠。
砑光帽舞催寒妝,滿徑飄香晚更狂。綠葉成陰還有子,探春仍許馬蹄忙。
金城良牸不當車,特為人間作好酥。馀湩尚供肥犢子,小奩先入太官廚。鄴中鹿尾空名目,吳地莼羹謾僻迂。欲比君家好兄弟,不知誰可作醍醐。
洞庭湖里失卻船,赤腳波斯水底眠。盡大地人呼不起,春風吹入杏花村。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闔閭城下是吾廬,猶有平泉片石馀。五畝自堪供釣弋,數椽良可貯琴書。蒯緱不減魚腸色,獨鶴應隨使者車。稚子候門遙憶汝,牽衣何日慰離居。
法省官情最好文,四時風月許平分。閑依玉樹渾忘寐,每近芳蘭飽得薰。旌節搖秋懸白日,佩聲迎曉傍紅云。定知入賀天顏喜,留佐升平夙夜勤。
陂上家家好,清溪帶綠筠。近聞詩社里,添汝白頭人。門向何峰住,樽堪席地陳。太平遺曲在,為我拂龍唇。
春來無伴訪煙霞,忽憶仙人在浣花。棋局幾時隨澗竹,釣船何處倚江沙。興憐隱浪金壺仄,醉想臨風玉樹斜。舊日草堂君地主,還須折簡到山家。
雨珠波上擲,霞錦浪中翻。
夢中疑是夢中逢。直恁春秾。覺來苦憶長亭道,近柳陰、別話忽忽。杜宇啼時有淚,斑騅嘶過無蹤。緗桃猶作舊時紅。錦字難通。香羅什襲驚鴻影,寓芳心、深意重重。得似影形贈答,天涯珍重應同。
湖上亭張翼,相攜晚一登。露濃花樹重,雨霽水天澄。臥石觀云變,臨流待月升。夜深歸路險,矯捷羨君能。
萬仞崇岡還易上,人間最險是平康。若能步步如初步,歷盡羊腸也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