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開府太師王公挽詞太子太師 其二
昔年壺洛赴三城,
華發青云敘故情。
今日人琴俱已矣,
猶傳樂府沁園聲。
昔年壺洛赴三城,
華發青云敘故情。
今日人琴俱已矣,
猶傳樂府沁園聲。
當年在壺關、洛陽一帶奔赴三城,(與您)白發蒼蒼、身處高位時共敘舊情。如今人琴俱逝,仍流傳著樂府中沁園的歌聲。
壺洛:壺關與洛陽的并稱,泛指中原地區。
三城:泛指多個城邑,或指特定要地。
華發:花白的頭發,指年事已高。
青云:比喻高位或顯要的地位。
人琴俱已:化用“人琴俱亡”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指友人已逝。
樂府沁園聲:指樂府詩中如《沁園》之類的樂曲,此指王公生前的作品或事跡仍被傳唱。
此詩為作者為王公(曾任開府太師、太子太師)去世所作挽詩。詩中追憶昔年與王公在壺洛一帶交游的往事,感慨其離世,同時贊頌其生前的文學或音樂成就仍被世人傳唱。
全詩以今昔對比為脈絡,前兩句追憶舊游,后兩句感慨人逝而遺響猶存,既表達對故人的深切懷念,也肯定其功績的深遠影響,情感真摯,結構凝練。
倦客乘歸舟,春溪杳將暮。群林結暝色,孤泊有佳趣。夜山轉長江,赤月吐深樹。颯颯松上吹,泛泛花間露。險石俯潭渦,跳湍礙沿溯。豈唯垂堂戒,兼以臨深懼。稍出回雁峰,明登斬蛟柱。連云向重山,杳未見鐘路。
桃花一樹照秦淮,逐水逐人皆可哀。如畫江山看弈子,綠蘿裙下盡塵埃。
涼意江城早,秋聲客夜多。露凋佳樹木,月照舊山河。爭戰何時定,功名兩鬢皤。湖邊營壘近,隔水聽笙歌。
門外曾無長者車,一身奔走豈安居。誰憐杜老常為客,我怪洪喬不寄書。煙色春歸楊柳底,雨香紅入杏花初。溪山咫尺風塵隔,卻憶情人會面疏。
山莊過雨菊含香,十月中旬未著霜。天為衰翁留好景,賞心何必定重陽。
群樓爍爍夜相睋,香透街風半作醝。料想登高何所見,天星匝地轉蠡蠡。
散發垂竿大海東,羊裘無計擲西風。雌黃政爾須賢輩,一掃浮名萬累空。
別兄二載久,介壽六旬馀。清健如彊日,蕭閑守故居。薄田供伏臘,稚子業詩書。小弟亦垂老,還思到里閭。
碧落峰前上一灘,篙師叫得口都乾。開門將謂船行遠,只在峰頭蘆荻灣。
襪材溫厚剪羔群,絨□初勻濕未熏。就日且須緣峻木,凌波將不讓羅文。色逃玉磬齊懸簴,影伴仙鳧半入云。終屬美人施錦系,畫檐風起暫繽紛。
瓦爐香燼欲凝塵,小檻黃花更一新。絡緯戒寒鳩喚雨,世間那有自由人。鬢發蒼然雪欲垂,問君何苦讀書為。旁人不會回頭意,猶記田光盛壯時。簿書塵土亂蒙茸,無復江船萬里風。臥聽秋聲滿檐溜,不知墻下有梧桐。何處螳螂欲捕蟬,主人初未覺鳴弦。稍知東里能堪事,一任神龍斗洧淵。
無邊風月成今古,有限年華幻死生。我本自來還自去,不關人世別離情。
何事五云彩,來君筆上生。藻思敲軼響,靈腕撞薙城。倚玉心頻切,忘年愿結盟。剡溪相見日,無語喚卿卿。
泊船高岸曲,散策小村傍。盜賊耳邊滿,朝廷天際望。系愁官柳嫩,醒醉野梅香。后進推吾子,詞鋒不可當。
太湖之石紫崔嵬,溪上茅齋對爾開。指點庭心分泰華,依稀巖背宿風雷。雙飛鵲斗穿晴樹,百轉蟲書印古苔。明月不知吾懶散,夜深來照讀書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