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除夕書懷二首 其一
碌碌浮生自歲年,
屠蘇一酌亦陶然。
向來寵辱驚金注,
老去逍遙且瓦全。
半醉唾壺今懶擊,
長途疲馬若為鞭。
明朝酒伴如相問,
酬答東風有百錢。
碌碌浮生自歲年,
屠蘇一酌亦陶然。
向來寵辱驚金注,
老去逍遙且瓦全。
半醉唾壺今懶擊,
長途疲馬若為鞭。
明朝酒伴如相問,
酬答東風有百錢。
忙碌的一生在歲月中悄然流逝,飲一杯屠蘇酒也覺悠然自得。過去曾為寵辱得失如黃金下注般驚心,年老后只圖逍遙自在保全平凡之身。半醉時不再像當年那樣擊唾壺抒懷,如今如長途疲憊的馬,哪還經得起鞭策?明日若有酒友相問近況,只需用百錢酬答這送春的東風即可。
屠蘇:古代春節飲用的藥酒,此處指除夕守歲酒。
金注:典出《莊子·達生》,以黃金為賭注,比喻對得失過分在意。
瓦全:反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指保全平凡的生存狀態。
唾壺擊:典出《世說新語》,王敦酒后擊唾壺詠曹操詩,此處指不再有激昂的情懷。
若為鞭:如何鞭打,指難以驅動。
百錢:代指少量錢財,此處表達對閑適生活的滿足。
此詩作于戊午年(約1738年,清代乾隆三年)除夕,詩人時近九旬,回顧一生奔波勞碌,于歲末之際抒懷,反映了晚年看淡得失、安于平凡的心境。
全詩以除夕為背景,通過今昔對比與典故運用,展現詩人從在意寵辱到超然物外的心境轉變,語言平實而意蘊深厚,是晚年抒懷的典型之作。
仙都瑤圃洽元和,雙樹琪林樂自多。換盡顏容不相識,定應常飽玉山禾。
囊山山下白云生,慷慨看君賦遠行。峽口孤帆飛建水,斗間雙劍指豐城。江湖不盡窮愁淚,風雨其如去住情。到日芙蓉花正好,西園彩筆競縱橫。
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鶚。王楊立本朝,與世作郛郭。觀公有膽氣,自可繼前作。丈夫存遠大,胸次要落落。
藏室岌相望,塵編何莽鹵。欲問伯陽翁,風煙迷處所。
雨過云衣已半除,深淵絢爛剖驪珠。陰晴明日猶難料,未必中秋此夜如。
皇家秘苑自逶迤,標境煙霄迥蔽虧。縟翠千重縈雜樹,輕絲百丈戀交枝。當軒支石天潯取,繞徑瓊花月宇移。不羨汾陽風景麗,為觀今日長卿詞。
昔過柳溪上,每尋蘭墅春。芳馨揚素彩,夢想故交人。
頻夜瑤臺夢,君今采藥還。終須去天上,常見在人間。葛令爐邊宅,安期海上山。暫離亦千歲,記取別時顏。
環球風雨任摐摐,不許新光入舊窗。艦駛北洋虛陣仗,威加黔首勁弓鏦。但求鼎祚傳吾子,何惜疆垣賄友邦。漫道民脂皆浪擲,名園修得世無雙。
倦途回首已無牛,獨向田間涉早秋。倚仗固知同失馬,攀援猶恐昧操舟。漸逢陌上相推醉,尚有空中未下鷗。可是道邊無葬地,肯將身世曲如鉤。西來不復見青牛,問遍生涯兩鬢秋。但受郢人夸鼻斲,豈知蒙叟是腰舟。柱頭寂寞千年鶴,波面分明一點鷗。不向虛中問消息,磻溪終老但垂鉤。隱隱山林似臥牛,紛紛鐮擔喜逢秋。虛名漫托三春柳,實際須歸萬斛舟。未信此生真野馬,且將馀日寄江鷗。崎嶇精衛人空笑,終恐長鯨上直鉤。
伏夜山初旦,虛檐鳥聒眠。云霞俱捧日,晴雨未占天。寺隱幽蘭勝,江來舴艋便。無人會心曲,搔首綠楊煙。
密約偷香□蹋青。小車隨馬過南屏。回首東風銷鬢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燈。離骨漸塵橋下水,到頭難滅景中情。兩岸落花殘酒醒。煙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天雞喚白曉云和,歷歷帆檣鏡里過。羽扇徐揮散鵝鸛,石梁初解辨黿鼉。回風迭鼓渾疑近,映水橫旌轉覺多。應有越裳來貢舶,祗今猶自不揚波。
向辭北闕猶飛雪,及到南州便得春。知有勝游供勝具,況宜閒處著閒身。江湖且作龜魚主,天地能容蟣虱臣。兀坐靜思心語口,此來無愧汝陽人。
離離道傍芷,隨風即芬敷。習習谷中蘭,引分任榮枯。眾姱競承顏,靜女長獨居。臨當趣君召,且復立次且。顧念幽憂侶,攜手命同車。膏澤謝當年,蛾眉日夜疏。發短不受笄,衣短不受裾。亮無入宮妒,焉能令君愉。貴者但不忘,賤者亦自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