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叉集
湯文不作幾經春,
叉也賢乎隱澤民。
古劍胸中盡磨淬,
寧如覺道樂耕莘。
湯文不作幾經春,
叉也賢乎隱澤民。
古劍胸中盡磨淬,
寧如覺道樂耕莘。
商湯、周文王這樣的賢君不再出現,已經過了多少個春秋?劉叉多么賢能啊,隱居卻能澤被百姓。他胸中的才略如同古劍,不斷打磨淬煉;寧愿覺悟大道,樂于像伊尹那樣在莘野耕作。
湯文:商湯與周文王,代指古代賢君。
不作:不再出現,指賢君不世出。
隱澤民:隱居而澤被百姓,指雖未入仕卻惠及他人。
古劍:比喻胸中的才略或志向,取其剛健、珍貴之意。
磨淬(cuì):打磨淬煉,指不斷修煉提升。
耕莘(shēn):伊尹曾耕于莘野(今山東曹縣),后輔佐商湯成就大業,此處代指隱逸而懷才的生活。
劉叉為中唐詩人,一生游歷,性格狂放,曾入韓愈門下,其詩作多反映社會現實與個人懷抱。作者讀其詩集后,有感于劉叉雖未顯達卻賢德兼備、隱逸自守,故寫此詩以表推崇。
全詩通過追慕古代賢君、贊美劉叉隱逸而澤民的賢能,以及以“古劍”“耕莘”喻其才德,突出了對高潔品格與隱逸之樂的肯定,語言簡練而意蘊深遠。
衣食全家寄一絲,人間榮辱幾曾知。瓦甌蓬底高歌起,正是鱸魚上釣時。
右丞已往六百載,翰藻神工若個同。千嶂遠橫秋色里,山家遙帶暮煙中。
蓮未開時香在葉,他花縱好葉無香。制衣未入騷人手,象鼻何妨吸酒光。
書到山中收淚看,出門愁散楚天寬。落花春盡休文瘦,細雨更長范叔寒。金帶宦情違俗久,綈袍交態見君難。欲為后會知何日,酒熟還家得盡歡。
昨日霜楓似錦,今朝敗葉成堆。已自菊英同柳瘦,那更蘆花作絮飛。臨風雙淚垂。難道飄零一世,不教屬放雙眉。那畔青山沈暮靄,者里紅墻上夕暉。今生第幾回。
紛紛世上多交友,黃金不多交不久。朝為膠漆暮參商,正以雨云番覆手。人心不古可奈何,只有此君情最多。霜馀永保顏色在,風前又覺聲音□。釣簾坐對怡雙目,標格蕭然美如玉。羊仲仇仲招不來,跡斷紅塵清可掬。忘年既久各任真,碧筒酒滿沽青春。醉中擊節詠淇澳,彷佛瀟湘逢故人。
淡淡晴山橫霧,茫茫遠水平沙。安得綠蓑青笠,往來泛宅浮家。
良宵七七。又近中元日。橋上老人有約,后五日、重來覓。嬋娟銀海出。木犀新雨濕。惟有延平劍氣,箕斗外、廣寒逼。
首陽高冢郁嵯峨,碩果搖風得幾何。獨與群賢留晚翠,終令兩浙起頹波。楓山名德朝參少,楊尹風猷家食多。此日身驂箕尾去,寒芒夜夜照林阿。
策杖水云游歷,一身到處為家。洞天高臥養丹砂。茅屋柴籬入畫。收拾黃芽白雪,合和玉液金茶。就中甘味不須夸。奪個仙魁無價。
小結行窩歲月深,江山隨處足登臨。肯因見月生羈思,只恐看花負賞心。幾抹丹青湖上景,一番絲竹郢中音。酒酣應笑長安客,赤日黃塵兩未禁。
雪肌花貌,見了千千萬。眼去眉來幾曾管。被今回打住,沒□施程,□捺地,卻悔看承較晚。琴心傳密意,唯有相如,失笑他滿恁撩亂。抖下俏和嬌,掩翠凌紅,真個是、從前可見。據入馬牢籠怎乾休,但拈取真誠,試教人看。
朝光麗朱邸,夕雨明綠芳。陽休一何嘉,顧眺臨西堂。西堂郁以邃,杳杳塵務絕。右圖復左史,回翔盡髦哲。宛轉膝上琴,窈窕鄴中吟。吟以詠我懷,琴以宣我心。淮南建黃屋,梁王辟東苑。侈縱匪不娛,終以冒皇憲。皇憲不可冒,侈縱不可延。美矣王孫德,永茲黃發年。
二鄭才名世并傳,自成同氣亦家賢。石渠有待書重校,宣室遙知席欲前。對雪肯過安道里,臨風長望季鷹船。春光浩蕩青云闊,目送雙鴻上九天。閩關西去度嵯峨,下有輕舟入浙河。春日山川開雨雪,舊時灘瀨減風波。玉堂蓮炬須分直,茅屋村醪許重過。臃腫自慚山下木,老枝空干倚巖阿。
天運若循環,火中暑方徂。中庭月霧薄,映空凝有無。曉色上丹闕,回光射平湖。殿門觀劍集,櫑具裝鹿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