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西上曲?念奴嬌
大江西去,郁孤臺八境,人間圖畫。地涌千峰搖翠浪,兩派玉虹如瀉。彈壓江山,品題風月,四海今王謝。風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一片憂國丹心,彈絲吹笛,未必能陶寫。西北風塵方澒洞,宰相閑歸綠野。月斧爭鳴,風斤運巧,不用修亭榭。紫樞黃閣,要公整頓天下。
大江西去,郁孤臺八境,人間圖畫。地涌千峰搖翠浪,兩派玉虹如瀉。彈壓江山,品題風月,四海今王謝。風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一片憂國丹心,彈絲吹笛,未必能陶寫。西北風塵方澒洞,宰相閑歸綠野。月斧爭鳴,風斤運巧,不用修亭榭。紫樞黃閣,要公整頓天下。
浩浩長江滾滾西流,郁孤臺、八境臺如畫般展現在人間。大地涌起千座山峰如翠浪搖動,章江、貢水如兩條玉虹奔瀉。能掌控江山,評鑒風月,如今四海之內有您這樣如同東晉王謝家族般的賢才。風流人物中,您是當世的英雄豪杰。您有一片憂國的赤誠之心,即便彈琴吹笛,也未必能排解內心憂愁。西北正戰亂紛擾,宰相卻賦閑回歸家園。像能工巧匠手中的月斧風斤般的才能,不應只用于修建亭臺樓閣。國家的重要職位,正需要您來整頓天下。
大江西去:即“大江東去”,化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句。
郁孤臺:在今江西贛州西北田螺嶺上。八境:指八境臺,在贛州城東北隅。
兩派:指章江和貢水,二水在贛州合流為贛江。
彈壓:鎮服、控制。
品題:評論、鑒賞。
王謝:東晉時的王導、謝安兩大望族,這里借指賢才。
彈絲吹笛:指以音樂消遣。
陶寫:抒發、排遣。
澒(hòng)洞:彌漫無際,這里形容戰亂。
綠野:唐宰相裴度因宦官專權,退居洛陽,建綠野堂。這里借指宰相閑居。
月斧、風斤:傳說吳剛伐月中桂樹,所用斧頭稱月斧;匠石運斤成風,這里比喻才能。
紫樞黃閣:指重要的官職。紫樞,宋代稱樞密院為紫樞;黃閣,宰相官署。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南宋西北邊境戰事不斷,局勢動蕩。可能是一位賢能的宰相因某種原因閑居,作者有感于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才來整頓,便創作此詞,希望其能重新出山,拯救國家于危難。
這首詞主旨是希望賢才出山整頓國家。其特點是將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既有對山河的贊美,又有對時局的關注。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南宋時期詞人關心國家命運、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
都統署,天津新撤須探討。又調我京畿鎮剿。光陰兩月圣恩叨。許乘軺駐滬巡瞭。特設置郵傳紫電三年領。要整飭光射金蛇萬里遙。恰日俄兵事肇。天傳朔雁,水遞文鰩。
復魄黃河遠,歸程汝路偏。素車臨故域,華表立新阡。室女啼秋夕,鄉人吊墓田。蕭條風雨候,愁絕對床年。
鈿點峰頭矗太虛,遠帆遙岸水平鋪。不知真到云波上,得似工毫可愛無。
析盡尸骸沒一些,從茲遍界是那吒。直饒見得無纖翳,未免重添眼里花。
姑蘇江口懷君地,夢里分明數往還。罷藥焚香開舊卷,小亭終日對虞山。
斜斜整整不勝繁,獵騎繽紛走濕原。古徑墁平人跡滅,老松擎重鵲巢翻。臺前拒敵誰留柏,堂北淩寒更有諼。不獨霸橋詩思苦,藍關遷客正銷魂。
半臨秋水照新妝,澹靜豐神冷艷裳。堪與菊英稱晚節,愛他含雨拒清霜。
疏雨湖邊過,涼風柳下來。隔堤漁網出,別浦酒船回。遠樹來江闊,殘云帶暝開。層臺歌吹發,猶恐暮鐘催。
昔年清江上,再拜投漫刺。匆匆僅班荊,春風滿懷袂。自此成契闊,書郵剖疑義。此理有會通,萬徹而一致。縷縷為我言,顛倒行間字。濯手時一觀,如烹大鼎胾。嘆我無持操,莫勵四方志。君子不再見,已負終身愧。從今一杯月,永墮湘中淚。
山半忽成市,人煙島嶼通。漲痕秋氣白,草色夕陽紅。幾樹懸漁網,誰家放鴨籠。征橈還暫住,隨意問民風。
雨洗秋空斜日紅。青蔥瑤轡玉玲瓏。好風吹起□江東。且盡紅裙歌一曲,莫辭白酒飲千鐘。人生半在別離中。
客程一分手,征雁隨南還。折柳臨前浦,聽鶯懷故山。清時誰不羨,因病我投閒。舊業東皋下,殘陽深閉關。
人間底處無明月,只看青山為發揮。林里枝寒無鵲立,水邊路白有僧歸。清泉白石君家物,美竹名花可旋移。幽賞定知隨處榜,更須時展放翁詩。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咨。
乘溜下絕澗,竹筏如怒馬。農夫獻家釀,酌以牛角斝。如何萬仞山,低首荒城下。蠻歌迎七姑,銅鼓鬧春社。久與枯僧鄰,此景覺妍冶。沖風腳力健,曝日面皮赭。怪鳥霧中來,怒爪墮檐瓦。蒼蒼者山川,何處界文野。羊菌意有棱,貓筍可盈把。雖無李侯饌,適口吾聊且。一幅蠻荒圖,悲來不能寫。亦有百尺松,龍鱗尤古雅。不放六朝青,遂令知者寡。可憐王謝輩,同是悠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