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書懷和譚別駕
黃花三徑好,一醉即柴桑。
月色臨池近,秋聲入夜涼。
江天橫朔雁,壟樹帶斜陽。
猶憶邊城日,登樓望故鄉。
黃花三徑好,一醉即柴桑。
月色臨池近,秋聲入夜涼。
江天橫朔雁,壟樹帶斜陽。
猶憶邊城日,登樓望故鄉。
菊花在庭院小徑中開得正好,一醉方休便如陶潛居柴桑。月光傾瀉,似乎離池塘更近了;秋聲漸起,夜晚愈發寒涼。江天遼闊,北歸的大雁橫空而過;田埂樹木,籠罩著一抹斜陽。依然記得在邊城的日子,曾登上高樓眺望故鄉。
黃花:菊花,重陽節常見意象。
三徑: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指隱士的家園。
柴桑:陶淵明故鄉,此處代指隱逸生活。
朔雁:北方來的大雁,秋季南歸。
壟樹:田埂上的樹木。
邊城:邊遠的城市,指詩人曾滯留之地。
此詩為重陽節與友人譚別駕酬唱之作。詩人于重陽佳節賞菊飲酒,見秋夜月涼、雁過斜陽之景,觸景生情,回憶起往昔滯留邊城時登樓望鄉的經歷,遂作此詩以抒懷。
全詩以重陽秋景為引,由眼前閑適之景轉入邊城回憶,巧妙融合隱逸之趣與思鄉之情,意境悠遠,情感真摯,是重陽懷鄉詩中的清新之作。
問訊春光歸不歸,祇留春淚上征衣。畫堂人去諸緣寂,深院鶯啼百事非。紅雨飛時兼落絮,綠蔭濃處掛斜暉。忍將鳳帚空階掃,妝點林間白板扉。
伊人抱沖素,而有冰雪姿。齋居謝塵垢,恒以靜自怡。圖書盈幾案,涵泳窺圣涯。幽觀契玄妙,昕夕忘渴饑。寒暑更代謝,人事有盛衰。萬變恣紛擾,操存諒不移。于焉企遐軌,俛與先哲期。匪圖富經術,復此專國醫。金門振高步,永懷擴所施。勖哉勵初志,作詩效箴規。
客帆山寺兩依依,聞道飛來便欲飛。若使客帆同此寺,不煩一宿也能歸。
東園春又季,相賞日忘歸。攜酒逢花好,抽簪笑發稀。芳菲隨意適,潦倒任時遺。何處鶯聲囀,池塘漸夏暉。
樓中伯也興不淺,座上中郎心欲歸。曉蝶幾番和夢去,秋鴻逐段拍波飛。
雨滋沙土作青泥,蘆菔蔓青各自畦。今日無風天較暑,纻袍蒲扇覓新題。
又譜玄恭萬古愁,隔簾寒柳報殘秋。哀時早感浮江木,失計終迷泛海舟。嶺外新篇花滿紙,江東舊義雪盈頭。誰教更歷紅羊劫,絕命猶聞嘆死囚。
漁舟蕩漾逐鷗輕,嘔軋繅車雜櫓聲。卻入江淮兵革地,夢魂何似此間清。
薊門城下月,今夕定如何。白骨凌沙礫,黃塵控駱駝。羽書疲傳置,邊馬失關河。天子方宵旰,孤臣淚已多。
白云載青山,山氣隨云浮。山人樂在此,終不厭丹丘。時愛前溪水,亦或擢扁舟。問渠何所似,口誦逍遙游。
梁生不可作,吾道迥堪悲。吳市無雙隱,函關失五噫。淚應枯德操,骨好傍要離。白日霾將黯,珠沈合浦時。
書臺此日委寒煙,鸞鶴飄零各一天。君去落花應自掃,時時石上作春眠。
水痕才破臘,云黯似知春。
鸕鶿源畔數人家,匼匝青羅布障遮。胥口山前沽酒市,釣船相逐買魚蝦。水宿荒村夕照間,奔流怪石斗潺潺。白醪似蜜聊供醉,過盡嚴陵大浪灘。蒲帆風駛送行舟,篷底哦詩相棹謳。三老相呼興不淺,溪回山擁近嚴州。支流二水繞山城,瀟灑桐廬舊得名。好在鳥籠山靄里,眼生詩句易詩成。高桅一一上灘船,流汗赪肩盡日牽。笑憶太湖波上宿,云濤無際欲粘天。石罅飛泉鳴佩玉,灘頭怒石響驚雷。故人相見應相笑,愛底微官觸暑來。
頻年無俗夢,始覺住山深。月落猿啼霧,煙銷鳥在林。半開青竹牖,一暢白云吟。目送江帆遠,焉知世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