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居歌贈金元美
帝城飛甍接清虛,道人獨在松巖居。
金花飄庭野風細,翠葉拂檻涼陰疏。
身披鹿裘皎如雪,日把一卷神農書。
斸芩采子煉大藥,玉杵夜搗銀蟾蜍。
偶然懸壺秣陵市,手活小兒千萬馀。
五大夫封等塵土,十八公夢今何如。
徂徠峰頭絕人路,列仙同游駕云車。
帝城飛甍接清虛,道人獨在松巖居。
金花飄庭野風細,翠葉拂檻涼陰疏。
身披鹿裘皎如雪,日把一卷神農書。
斸芩采子煉大藥,玉杵夜搗銀蟾蜍。
偶然懸壺秣陵市,手活小兒千萬馀。
五大夫封等塵土,十八公夢今何如。
徂徠峰頭絕人路,列仙同游駕云車。
京城飛檐直入云霄,道人卻獨自隱居松巖間。金黃花瓣飄落在庭院,野風輕柔;翠綠松葉拂過欄桿,清涼的樹影稀疏。他身披鹿皮裘衣潔白如雪,每日手捧一卷《神農本草經》。挖掘黃芩、采集藥籽煉制大藥,玉杵在夜中搗著銀蟾蜍(藥杵)。偶爾在秣陵街市懸壺行醫,親手救活千萬孩童。秦始皇封五大夫松的功名如塵土般渺小,‘十八公’(松的代稱)的傳說如今又如何?徂徠峰頭人跡罕至,他與列仙同乘云車遨游。
飛甍(méng):飛翹的屋檐。
清虛:指天空,亦指仙境。
神農書:代指醫藥典籍,此處指《神農本草經》。
斸(zhú):挖掘。
懸壺:古代行醫者常懸壺為標志,代指行醫。
五大夫:秦始皇封泰山五棵松樹為‘五大夫’(官職名),此處代指世俗功名。
十八公:‘松’字拆為‘十、八、公’,代指松樹。
徂徠(cú lái):山名,在今山東泰安。
云車:仙人所乘之車,以云為駕。
此詩應為贈友之作,可能創作于詩人與金元美(或其友人)相交之時。通過描繪松居道人(或金元美)的生活,反映明代士人對隱逸修道、超脫功名的向往,或與當時文人交游、推崇自然的風氣相關。
全詩以‘松居’為核心,從環境、生活、行跡多角度刻畫道人的形象,既贊其醫術仁心,又頌其淡泊隱逸,展現了明代文人對高潔品格與超脫境界的追求,語言凝練,意象鮮明。
矮婆娑地卻禁霜。
我愛溪橋半樹開,幾回覓句當銜杯。江南不欠花如雪,自是游人不看來。
龍角不如犀,常不生馬廄。麟趾不如牛,終當在君囿。我行泰山阿,日觀望朝候。見子被云服,家居夾靈鷲。揖之不得近,跂慕塵光后。
大雪人跡絕,衡門閉不知。寒城悲角迥,幽谷曉雞遲。歲月去如失,窮通默自知。但知飽寢飯,天道兩無私。
梧桐秋雨滴昭陽,不忿燈花故近床。欲下羅幃宮漏永,細看當日繡鴛鴦。
合向青林岸幅巾,卻來鬧里著吟身。竹君門外私相語,兩日無詩羞殺人。
蟬聲凄斷午窗涼,嘉樹陰深夾道傍。云影翠連書幌暗,風花黃襯馬蹄香。牛刀漫試弦歌靜,蟻夢初酣歲月長。亦有雄文堪黼藻,它年重上晉公堂。
遍園林綠暗,渾如翠幄。下無一片是花萼。可恨狂風橫雨,忒煞情薄。盡底把、韶華送卻。楊花無奈,是處穿簾透幕。豈知人意正蕭索。春去也,這般愁、沒處安著。怎奈向、黃昏院落。
風定帆初落,籬根泊晚晴。寒潮隨月上,秋水共天清。隔竹見燈影,橫江聞鶴聲。有懷愁不寐,坐數驛樓更。
五載江淮百戰場,乾坤舉目總堪傷。巳聞盜賊多于蟻,無柰官軍暴似狼。綠水青山人寂寂,長煙蔓草日荒荒。弟兄零落音書絕,腸斷春風一雁行。
釘空露痕跡,補云留罅隙。目機銖兩中,思慮所不及。象王卓立回旋,師子翻身跳躑。眼光常蓋人天,對面識與不識。識則火外有熱,不識則水中無濕。劈破云門一字關,個中乾燥如瓊液。
朱明燁燁,品匯嘉悅。鮮潔齊均,以莫不達。祝融司造,薰風維時。皇人法天,南面象離。萬物相見,茂昭大夏。昭告昊穹,百神來下。
疏花斜映玉玲瓏,曾見誠翁與放翁。猶有舊時相識在,幾回搔首立春風。
又欲其生樹上苔。
裝點煙霞,剪裁鶯■,春風縮了柔鄉。小樣亭臺,繞伊尺咫銀墻。絳珠枉道歸離恨,砌相思猶住瀟湘。認啼鵑,綠瘦紗窗,■褪斜陽。分明一掬梁溪水,問溶溶底事,學做回腸。幾日深閨,費他心手商量。個中結構知何似,似■梁■艷文章。怕傷春,分付蠶娘,移過西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