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
講習延東觀,趨陪盛北宮。
惟師恢帝則,敷教葉天工。
宣室恩嘗異,金華禮更崇。
洞門清永日,華綬接微風。
萐降堯廚翠,榴開舜酒紅。
文思光萬宇,高議待升中。
講習延東觀,趨陪盛北宮。
惟師恢帝則,敷教葉天工。
宣室恩嘗異,金華禮更崇。
洞門清永日,華綬接微風。
萐降堯廚翠,榴開舜酒紅。
文思光萬宇,高議待升中。
在東觀開展講學研習活動,大臣們簇擁陪侍于北宮。唯有賢師能弘揚帝王的法則,施行教化順應上天之功。在宣室曾受到特殊的恩寵,在金華殿所受禮遇更加尊崇。洞門之內整日清幽,官員們的華綬在微風中飄動。萐莆出現在堯的廚房,翠綠喜人,石榴花在舜的酒席旁綻放,映得酒也泛紅。天子的文思照耀天下,高明的議論等待著封禪祭天之時。
延:邀請,開展。東觀:漢代宮中藏書之處,后泛指宮廷藏書和著書之所。
趨陪:趨走陪侍。北宮:古代宮殿名,這里泛指宮廷。
恢:弘揚,擴大。帝則:帝王的法則。
敷教:施行教化。葉天工:順應上天之功。
宣室:漢未央宮前殿正室,漢文帝曾在此召見賈誼。這里借指受到皇帝的特殊召見。
金華:即金華殿,漢成帝曾在此召見大臣講論經書。
萐(shà):萐莆,古代傳說中一種象征祥瑞的草。堯廚:傳說堯的廚房中出現萐莆。
升中:古代帝王祭天,以告成功。
此詩是奉和皇帝的詩作。集賢學士是唐代集賢殿書院的官員,負責刊輯經籍、搜求遺書等文化工作。皇帝送張說擔任集賢學士并賜宴,詩人應和此景創作此詩,當時唐朝處于文化繁榮時期,重視文化教育和學術活動。
這首詩是典型的應制詩,主旨在于歌頌皇帝和贊美大臣。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展現出宮廷文化的莊重與繁榮。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反映了當時宮廷的文化生活和政治氛圍。
明皇不識顏平原,我觀舊史心慨然。天寶末年事大錯,邊將騁兵相盜權。忽聞漁陽鼓鼙震,二十四郡城無堅。霓裳驚破西行蜀,妃子倉皇死馬前。常山平原乃昆弟,屹立砥柱摧腥膻。土門既失陷河朔,天津罵賊須發拳。嗣皇靈武實草創,獨坐鶚立中興年。尚書累月家食粥,諸將列屋羅妖妍。嗚呼千載慕廉藺,曹蜍李志如九泉。莆陽幕府東嘉客,飽聞裔孫家好賢。錦囊重睹忠義像,再拜恨不為執鞭。輕綃盈幅凜生面,髣髴冠劍躋凌煙。況藏二誥墨色古,吾宗贊皇相業傳。憐君為米走塵土,七十青衫雪滿顛。乃祖精爽跨箕尾,寄書入洛逢飛仙。
天星夜落水犀軍,又見吳臺走鹿群。睥睨金湯空自固,倉皇珠玉竟俱焚。將軍只合田橫死,國士嗟無豫讓聞。風雨年年寒食節,麥盂誰上太妃墳。
坐井而觀天,遂亦作天論。客問天方圓,低頭慚客問。
尋春野寺又春回,賴有馀芳數朵開。錯莫更教遲一日,縱能攜酒亦空來。
帝城三月花亂開,落紅流水如天臺。人間風日不可住,劉郎去后應重來。
江舟一夜黃梅雨,正向黃梅山下來。雨過梅黃春去了,欲將何事問黃梅。
夷齊甘作采薇仙,故國仇讎不共天。豈比村姑矜小節,露筋祠樹渺秋煙。
春風日日下丘園,綠到萱芽蕨破拳。莫怪庭梅晚來好,尚堪桃李與爭妍。
□花一葉。比似前時別。煙水茫茫無處說。冷卻西湖□月。貞芳只合深山。紅塵了不相關。留得許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間。
天遣魔軍殺不平,不平人殺不平人。不平人殺不平者,殺盡不平方太平。
父老偏憐最小官,晚來爭借壽詩看。般門盡說難揮斧,句法丁寧子細安。
夜半風回雨腳收,萬家和氣與云浮。蕭條寒巷荒三徑,突兀晴空聳二樓。勝日登臨輕一醉,下鄉昏墊肯同憂。江空峽響魚龍落,盡放青青極目秋。
中酒朝來睡起遲,殘英飛盡只空枝。東君昨夜欺人醉,收拾春歸不教知。
濕螢亂開闔,山影霾半湖。噞喁閒格磔,雜沓喧荷蒲。宵沉潛蟄作,萬竅爭號呼。長飆忽飄捲,颯若幽靈趨。大千入星光,貞明忽巳無。一息擬終古,遙夜何時徂。握云天一角,下有青溪廬。脫襪此偃息,諦吟定何如。
金絡絲韁白鼻騧,錦衣烏帽小宮花。臨邛市上人爭看,不是當年賣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