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八十三翁何大仆池亭
花開頻對客,地暖早逢春。
促席飛金斝,臨池膾玉鱗。
名園能共醉,皓首轉相親。
倚郭青山近,窺簾碧草新。
壯心猶未老,短褐不言貧。
盡掃風云夢,長留海岳身。
鉛爐烹汞鼎,塵麈拂綸巾。
日月壺中景,羲農世上人。
花開頻對客,地暖早逢春。
促席飛金斝,臨池膾玉鱗。
名園能共醉,皓首轉相親。
倚郭青山近,窺簾碧草新。
壯心猶未老,短褐不言貧。
盡掃風云夢,長留海岳身。
鉛爐烹汞鼎,塵麈拂綸巾。
日月壺中景,羲農世上人。
鮮花綻放時頻繁接待賓客,氣候溫暖早早迎來了春天。近坐歡飲頻舉金酒器,臨池品嘗細切鮮魚鮮。名園之中能與老友共醉,白發蒼蒼更覺彼此親近??拷枪梢娗嗌浇?,簾外新綠碧草生機盎然。壯志豪情依然未隨年老,身著粗衣也不訴說清貧。盡皆拋卻仕途風云舊夢,長久留存如山海的身心。鉛爐里烹煮著汞的丹鼎,拂去頭巾上的塵世浮塵。壺中自有日月般的勝景,如同伏羲神農時代的人。
金斝(jiǎ):古代青銅制的酒器,圓口,三足。
玉鱗:代指鮮美的魚肉,因魚身有鱗,故以玉鱗美稱。
皓首:白發,指年老之人。
短褐:粗布短衣,古代平民的服飾,此處指簡樸的穿著。
鉛爐烹汞鼎:鉛、汞為煉丹原料,此句或指煉丹養生之事。
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多為文人雅士所用。
壺中景:源自“壺中天地”典故,指超脫塵世的仙境。
羲農:伏羲與神農,上古賢君,代指質樸自然的生活狀態。
此詩或為詩人與八十三歲的何姓大仆(官職)于池亭宴飲時所作。創作背景或為晚年與老友相聚,通過描繪春日宴飲、自然景致及雙方的狀態,反映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游雅趣與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全詩以池亭宴飲為線索,串聯自然之景、宴飲之樂與人生感悟,既展現老友相聚的溫馨,又表達拋卻俗務、安于自然的豁達,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是一首體現文人隱逸情懷的佳作。
太守持齋戒,精誠動九天。驕陽變霖雨,兇歲轉豐年。信是經綸手,行司造化權。唐時相房杜,斗米直三錢。
兼旬風雨苦,力盡半船書。老使文章貴,愁令嘯詠疏。沙寒初有雁,石淺更多魚。安得高堂許,柴桑竟隱居。
寒光弄熹微,征夫戒晨炊。出門風雨交,結束登前涂。孤村散煙火,野店開戶樞。朔風割人肌,泥濘沾我裾。石磴懸幽潭,履危念微軀。浮名逐朝煙,短發感隙駒。羨彼林上禽,枝息鳴呴呴。
綺疏臨野渡,秋樹響前林。颯颯含風入,紛紛逗雨深。拂來紅袖掩,積處綠塵侵。誰送哀蟬曲,無端攪客心。
門外峰如枕,宜眠清凈身。禪僧自面壁,誰是枕峰人。
盛樂斯舉,協徵調宮。靈饗慶洽,祉積化融。八變有序,三獻已終。坎牲瘞玉,酬德報功。振垂成呂,投壤生風。道無虛致,事由感通。于皇盛烈,比祚華嵩。
幾載邢州政獨奇,一方謳頌滿褰帷。竹符幸借分三輔,麥瑞重看秀兩岐。誰挽福星留臥轍,但懸卿月照前麾。他年太史收循吏,何似民間口作碑。
九月名花十月開,適逢誕日啟賓罍。何須白社攢眉去,自有江州送酒來。老負君恩慚補報,偶同生物冒栽培。諸公日共花前醉,八十六年春又梅。
早歲論交即見知,幾年良晤信難期。停云北極頻回首,落木西風獨賦詩。金鼎鹽梅殷相業,玉階劍履漢官儀。秋高選將清邊徼,畫省憂心退食遲。
懶著胭脂媚眼瞳,玉鈴千掛逗春風。韶華縱老寒旻手,槐子猶能抵落紅。
投筆當年勒漢勛,驅馳南北獨憐君。天遙海上金湯在,地壯漁陽版鍤分。蚤識名家還越郡,今看精騎屬將軍。關樓秋望旌旄色,佳氣如含紫塞云。
萬里秋風約我曹,俯觀阛阓總塵勞。躋攀不藉登山屐,身世從知本自高。
根托嶺南外,心無向日驕。白云垂一片,明月影深宵。亦寫行吟便,還將伏暑消。美人非好怪,何事剪芭蕉。
白芷何年種,騷經舊許才。梢花雖未睹,本草說嘗開。難見菖蒲蕊,深含豆蔻胎。下帷香罩座,側甕水抽荄。腦麝爐宵歇,芝蘭客日來。徑荒他芍藥,杯近此莓苔。豚柵休教放,鴉鋤促更栽。瑞呈書帶草,嗅入隴頭梅。即未堆千古,還宜砌一臺。夜深箋易者,字字撥燈裁。
白水龍飛帝運開,先生夢不到云臺。當時已笑占星誤,豈易虛名落后來。當年江上一竿青,老盡羊裘兩鬢星。往事成塵遺跡在,石痕齒齒水泠泠。龍信蛇屈各升沉,白發朱顏亦故今。出處兩難人不識,云山江水是知心。誤出山來亟已還,絕塵逸駕竟難攀??衽涣藢m中事,剩得閒身宇宙間。咄咄相逢話故交,不嫌萬乘友漁樵。當初未有玄纁至,只好收綸學棄瓢。漢事如舟要著篙,諸公已共濟風濤。勛華終不臣巢許,莫道先生索價高。逝水滔滔七里灘,高情聊寄一絲竿。無魚可釣渾閒事,腳底龍眠盡自安。苔蘚碑漫字斷章,休將漢事費評量。興亡付與東流水,留得荒祠一瓣香。雙臺絕壁鎖林霏,每恨躋攀足力微。今日重來問鷗鷺,絕無人跡上苔磯。觀風祠下謁先生,隔世相知重感情。歸向中州諸老說,且休拈出此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