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首 其一
朝看一片云,暮作千山雪。
天上明月光,何須論圓缺。
時事日紛紛,誰巧復誰拙。
利害不同心,對面皆胡越。
朝看一片云,暮作千山雪。
天上明月光,何須論圓缺。
時事日紛紛,誰巧復誰拙。
利害不同心,對面皆胡越。
清晨望見一片云絮,傍晚已化作覆蓋千山的白雪。天上明月灑下清光,又何必在意它是圓是缺。世間的事情每日紛擾不斷,誰能說清誰聰明誰笨拙?一旦利益不同心,即使面對面也像胡越兩地般疏遠。
胡越:胡指北方少數民族,越指南方少數民族,代指相距遙遠、關系疏遠的地方或人。
時事:世間的事情、世事。
巧拙:聰明與笨拙。
圓缺:月亮的盈缺變化,喻指人事的順逆。
此詩為《感遇》組詩之一,約作于初唐時期。陳子昂身處政治動蕩的武周時期,目睹官場傾軋、世風日下,借《感遇》組詩抒懷。此篇通過自然現象隱喻世事變遷,反映作者對人情淡薄、利益至上社會現實的觀察與思考。
全詩以自然景物起興,由云雪之變、明月圓缺引向對世事紛擾的感慨,最終落腳于人心疏離的現實,揭示利益沖突對人際關系的破壞。語言簡練,意象鮮明,將哲理融入日常觀察,是初唐詠懷詩的典型之作。
煙塵苦未盡,紺殿倚巖阿。云護佛世界,山棲老禪和。斯人具眼目,法力辟兵戈。攲枕聽粥鼓,誰能奈爾何。
暮云寒,驀然回首流年。嘆吾生,蹉跎早歲,懵然年少癡頑。最堪悲,迷狂愚弄,尚不解,世亂時艱。惜我青春,知書恨晚,但遲遲象管蠻箋。也曾把,江山評點,南北踏雄關。渾不顧,天寬路窄,險隘激湍。算而今,浮生已半,也應知命知天。想莊生、夢中栩栩,縱幻化,心亦翩翩。無圣無神,唯無己至,笑功名自古難全。更休說,窮達榮辱,經眼盡云煙。從容撫、五十弦瑟,任爾無端。
安穩茅柴屋數間,起來開眼見南山。千帆白日墻頭過,一鳥青天樹杪還。
自便牛背穩,卻笑馬蹄忙。
□來臨水吊愁容,忽睹愁容淚滿胸。肝膽隳離凡幾度,云山阻隔況千重。心殊語異情難識,東步西馳意不從。羈紲祇今腸自斷,更聞哀雁叫噰噰。
莫向春風憶舊游,老年懷抱不禁愁。自來自去堂前燕,相逐相呼樹底鳩。行樂有孤靈運屐,笑談無復庾公樓。武昌門外多官柳,能有幾株今尚留。
小桃弄色仍千本,流水飄香又一年。何必人如花灼灼,但教情似水涓涓。
韋郎五歲失其母,恃有父存未知苦。長來見父不見母,入地欲求地無戶。仰天見缺月,似我獨見父。明朝又是月圓時,死者安能復如此。嘗嘗見月便斷腸,天或哀憐為風雨。
搬柴運水慚無法,附鳳攀龍苦未能。短后衣裳遠游履,高臺負手看呼鷹。
樵風漾歸舟,飄然一葉輕。曲岸忽超逸,遠山回抱明。幽禽淡容與,荷芰相低傾。野田足收穫,村叟時逢迎。驩言無物役,得我游覽情。日腳暮云起,湖面蓼煙生。秋光湛空碧,彷佛見重城。候吏津亭外,稍聞笳鼓聲。
牢落關山路,年來倦往還。長隨流梗泛,有愧白云閒。親遠江天外,魂勞夢想間。泫然游子淚,挹盡復汍瀾。歲律行將暮,飆風凌九垓。山深人寂寞,路遠馬虺隤。幽意從誰展,愁懷殢酒開。衰遲仍惜日,投晚獨徘徊。
何去何從路欲迷,安車終是倩柔荑。燈移墻幕霓虹舞,佩飾荷裳鬢影低。盈月下,畫橋西。空馀酬酢證鴻泥。邊城故事緘封久,或許他年入話題。骰子輕搖故故輸,仄偎廂座酒頻呼。笙歌點盡三條燭,典事聊殘一盒酥。心忐忑,步躊躇。深更半醉是誰扶。長街燈火燃燒夜,莫問當時有或無。
原野黍苗含雨露,南薰一曲入離觴。誰憐歲月鄰蛟室,獨躡星辰上帝鄉。玉佩聲搖文石潤,金函光動御爐香。殿東謝食鹓班定,袖里民風疏幾章。
閒坐竹林內,風來見籜飄。輕煙晴冉冉,涼氣晚蕭蕭。易古還宗邵,書刪卻自堯。莫嫌耽典籍,清景美相調。
六載寒齋莫接顏,云林真是隔塵寰。蓬萊今信原無路,弱水誰云更有山。太極庭前春荏苒,華封頂上月安閒。仙翁采藥天臺去,何日乘風跨鶴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