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傳 調粉餌喂金魚
初霽。梅雨。紫苔綠荇,小山曲渚。丹魚饑矣。搓得粉香半黍。向清波付與。防他翠鳥輕沾羽。雙鬟語。種個芭蕉樹。細數紅鱗小燕,爭泥墜處。惹雙雙遁去。
溶溶白月。環環紫蜺,紛紛翠雪。萬斛胭脂,瀉拚一色銀河,搗清砧,聲續絕。金魚鎖斷,一似繁箏急。又似愁螀噎。戍管梅花,癡龍渴鳳孤飛。怨涼蟾,星欲滴。
初霽。梅雨。紫苔綠荇,小山曲渚。丹魚饑矣。搓得粉香半黍。向清波付與。防他翠鳥輕沾羽。雙鬟語。種個芭蕉樹。細數紅鱗小燕,爭泥墜處。惹雙雙遁去。
溶溶白月。環環紫蜺,紛紛翠雪。萬斛胭脂,瀉拚一色銀河,搗清砧,聲續絕。金魚鎖斷,一似繁箏急。又似愁螀噎。戍管梅花,癡龍渴鳳孤飛。怨涼蟾,星欲滴。
雨過初晴,正是梅雨時節。紫色的苔蘚與綠色的荇菜,點綴在小山彎曲的水洲邊。紅色的金魚餓了,搓出米粒大小散發著粉香的魚食,輕輕投入清澈的水波里。還要防備翠鳥飛來,沾濕了它的羽毛。梳著雙鬟的侍女輕聲說:'種棵芭蕉樹吧。'細數著紅色的金魚,看小燕子爭銜泥土墜落,驚得金魚雙雙游開。月光溶溶,紫色云霞環繞,似紛紛揚揚的翠色雪片。千萬斛胭脂傾瀉,仿佛與銀河融為一體,遠處傳來斷續的搗衣聲。金魚游動的軌跡,像急促的古箏弦音,又似寒蟬的哀鳴。邊防的號角吹著《梅花落》,如癡龍渴鳳般孤飛。埋怨那清冷的月亮,連星星都要墜落了。
初霽:雨過天晴。
荇(xìng):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葉子略呈圓形。
丹魚:紅色的金魚,此處指喂養的觀賞魚。
半黍(shǔ):形容粉餌極小,黍為黃米。
雙鬟(huán):古代少女的發式,此處代指年輕侍女。
紫蜺(ní):同“紫霓”,紫色的云霞。
萬斛(hú):極言其多,斛為古代容量單位。
清砧(zhēn):搗衣石,此處指搗衣聲。
螀(jiāng):寒蟬。
戍管:邊防駐軍的號角。
涼蟾(chán):代指冷月,蟾為蟾蜍,傳說月中有蟾蜍。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描寫古代貴族或文人庭院中的夏日生活場景。詞中‘梅雨’‘芭蕉’等意象指向初夏時節,‘雙鬟語’‘金魚鎖斷’等細節反映閑適的居家環境,或為詞人觀察生活后創作的抒情小令。
全詞以‘調粉餌喂金魚’為核心,串聯起雨霽庭院、喂魚細節、月夜景致與遠處聲響,既展現細膩的生活情趣,又通過意象疊加傳遞含蓄愁緒。語言上善用色彩與通感,是婉約詞風的典型體現。
老無星事可營為,政是長閑好病時。兩腳倦行贏得坐,一生欠睡頓還伊。夢聞有客欣然起,兒道勤翁乃爾癡。抵掌縱談天亦笑,此身安否更曾知。
五岳真官立帳前,露蕪香靄落瓊筵。夜深醮罷各歸去,一一馬聲嘶上天。
十畝山田種稻粱,茄秧新乞自鄰鄉。雖無鐘鼎供游燕,且免紅塵請謁忙。
冰魄,纖白,微螢瑟瑟,拂衣而逸。為誰凝做水晶花?等些,等星光滿家。借星一縷千年碧,篆為脈。不屑繁梅色。謐然來,靜夜開,澹懷,覆于添雪齋。
我愛龍溪新樣香,西巖風韻卒難忘。深玄欲說舌頭短,妙觀先通鼻孔長。秋水彈時宜受用,碧巖讀處更相當。清香妙譜都拈出,莫惜十年舊藥方。
回首新亭失故吟,桂山煙景足朝陰。王孫草上初來蝶,少女枝頭未定禽。愁向綠皋春蕩漾,漫依玄圃日棲尋。細推物意同人意,錯認時心盡古心。
牽舟復搖櫓,日出還亭午。風遞五林秋,云挾塘西雨。盈盈采蓮槳,坎坎迎神鼓。對此欲忘歸,停橈更容與。
珠簾十二鎖蘭苕,一樹亭亭碎月搖。貝葉恍疑天竺寺,瓊花如睹廣陵橋。階前秀色呈諸謝,庭后新聲度六朝。最是縞衣明夕夢,相思愁絕彩云遙。
漠漠輕風不滿帆,小船載酒舳艫銜。陶朱事業今安在,皮陸才情兩不凡。白鳥斜飛驚鼓吹,青山倒影動松杉。卻憐范老江湖上,猶自憂譏與畏讒。
涼月如霜鑒薄帷,空杯無計覓糟醨。買鐙聊復歡兒女,弄筆粗能遣歲時。花火每攢騎馬客,蠟光先照走橋姬。少年樂事今無幾,近老方知此興衰。
鴻雁南隨暖,璣衡北轉杓。忍貧居自穩,得句興偏饒。藜杖難頻出,蒲輪合見招。惜無推轂手,寂寞老漁樵。
學道居人境,林扉晝亦關。燒丹傳妙訣,采藥問名山。醮罷三花落,經殘一鶴還。黃精新釀熟,常有好容顏。
黑水白山血淚汪,京華歌舞競新腔。長城東望三千里,多少親人失故鄉。
沉水旃檀次第灰,自彈綠綺自低回。竹山詩侶如相問,寒雨瀟瀟一病梅。
山館風光隨分好,方塘碧長萋萋草。楊花搖蕩入疏簾,又是一年春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