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無逸留別次韻三首 其一
薰蒸和氣浹豐年,羸老欣聞詔令宣。疾惡如讎知勁節,清言有味樂推賢。卻嫌松菊荒三徑,故乞絲綸下九天。欲識邦人思厚德,四郊草木亦依然。
薰蒸和氣浹豐年,羸老欣聞詔令宣。疾惡如讎知勁節,清言有味樂推賢。卻嫌松菊荒三徑,故乞絲綸下九天。欲識邦人思厚德,四郊草木亦依然。
攀條不耐冶游饞,絕世幽情早自緘。
鶯綠尊前除卯酒,猩紅橋上謝春衫。
南枝先掛西歸履,一葉輕飛萬里帆。
閉死玉棺嗤葉令,蛻香何似碧天函。
宣南流轉春過半,今歲春光倍足憐。
人物漸嗟隨世換,園林猶喜與詩緣。
關心芳草芊芊長,到眼繁花故故然。
來日長安居不易,豈能放想泛吳船。
山重水復龍眠道,一壑一丘幽士棲。
偶為荷薪臨絕壁,故因行藥溯清溪。
入云密竹晴嵐帚,過嶺高田綠野梯。
萬事等閒如昨日,即今回首夢先迷。
夜來風雨夢難成,
是處溪頭聽賣餳。
怪底桃花半零落,
江村明日是清明。
夜起荊扉趁暗香,
林間梅下卜齋房。
寒窗安著清相向,
清殺東坡錦繡腸。
□□□負汝,作意欲空之。
童子持竿□,□家掛紙祈。
□□□已載,蔡譜偶然遺。
秋至掃□□,殆非人力為。
相辭去,短棹別西湖。長路煙波春浩蕩,故鄉云樹晚模糊。好景倩誰圖。
相辭去,佳節過常山。風雨正侵游子袂,杯盤強進客途餐。煙鎖柳條寒。
相辭去,光景靜中諳。塔影橫江斜日磬,書聲翻水午風帆。吟思入煙嵐。
相辭去,女伴得同蹤。聯袂月階聽蟋蟀,卷簾風檻對芙蓉。夜話一燈紅。
相辭去,居處異吾廬。竹壁透風燈瑣碎,瓊窗帶露月模糊。花木望中無。
相辭去,食品野人家。山館秋香嘗橘柚,水鄉風味飽魚蝦。新荔擘丹霞。
相辭去,修日事紛紛。鄉思晚征人字雁,壯懷秋獵獸形云。極目對斜曛。
瓠落何須慮大樽,蕭然無客款柴門。
《春秋》未習嚴彭祖,《紀傳》常輕褚少孫。
下澤幾曾驅款段,長河終擬溯昆侖。
雷聲太白連朝急,次第墻東過雨痕。
三年為刺史,白公當內移。
三年為刺史,李子去復來。
前后三年中,問我何施為。
催科不敢拙,那得撫字慈。
弭盜苦無術,遑問道拾遺。
惟民不我惡,我不民鄙夷。
以此兩相得,未免情依依。
愧無西湖水,為汝溉田陂。
亦無天竺石,為我壓舟資。
因我好吟詠,多投送行詩。
山野黃發叟,里巷垂髫兒。
傴僂各拜獻,婉孌相扳追。
肫意良可念,柰多虛泛詞。
恩德竟何有,吾猶自知之。
若系倩人作,尤不應我欺。
老者勸餐飯,幼者得攜持。
不言已可樂,待我再來時。
一望流沙白,居人近海堧。
更無林與鳥,只有浪和煙。
星聚瞻陳實,詩成愧鄭虔。
主賓能掃榻,何地不欣然。
朱轓臨蒞甫經秋,已報民庸總若疇。剩有心思圖惠養,更無毫末事誅求。操存對越神明久,應禱旋銷旱魃憂。天意念功殊未別,且將甘露略相酬。
田里歡傳歲有秋,已占休證葉龜疇。連朝霪雨忻從欲,一念通神只反求。暫向嶺邊宣主澤,每先天下為民憂。藩方久袖為霖手,百萬蒼生愿未酬。
學業難成貴強之,機非由我更由誰。但將百倍功能到,縱是中材氣也移。黃卷高談仁杰案,青燈深墨范生帷。丈夫努力須年少,老大徒悲較已遲。
讀書須讀沒書書,活水源頭趣有馀。莫向口頭求強記,要于心上得安居。養成良賈深藏器,便是清朝大載車。體用一原吾道在,圣賢名教豈傳虛。
已過三年別,真從萬里歸。
艱難見華發,辛苦問征衣。
馬足風云壯,蠻江日月飛。
更闌頻問訊,款款話庭幃。
珠水微茫映碧天,暮云離緒共蕭然。
曇花芳繞金銀氣,貝葉青連罨畫船。
華發別堪千里外,疏翎謾向五云邊。
倚檣回眺情何劇,腸斷羊城綠樹煙。
惠風習習柳陰陰,只此閒愁警客心。
昔以視今悲曲水,物猶如是奈江潯。
素箏如怨歌珠斷,玉斝疑催燭淚深。
亂撲紅顏都不省,待沾華發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