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
祥云籠晝。正梅花弄粉,歲寒時候。
長記今朝,瑤臺仙子,降作人間明秀。四德生來全備,綠鬢年年依舊。更滿目,兒婦兒孫,森羅前后。
知否。笙歌奏。去歲芳筵,好事今年又。壽燭高燒,壽詞齊唱,滿勸長生酒。
元自榮華富貴,況復康寧福壽。愿此去,等鶴算龜齡,天長地久。
祥云籠晝。正梅花弄粉,歲寒時候。
長記今朝,瑤臺仙子,降作人間明秀。四德生來全備,綠鬢年年依舊。更滿目,兒婦兒孫,森羅前后。
知否。笙歌奏。去歲芳筵,好事今年又。壽燭高燒,壽詞齊唱,滿勸長生酒。
元自榮華富貴,況復康寧福壽。愿此去,等鶴算龜齡,天長地久。
吉祥的云朵籠罩著白晝。正值梅花綻放,散發著芬芳,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我一直記得今天,就像瑤臺仙子降臨到人間,成為世間的杰出人物。您天生具備四種美好的品德,烏黑的頭發年年依舊。更讓人欣喜的是,滿眼都是兒孫繞膝,排列在前后。您知道嗎?笙歌奏響。去年的盛宴很美好,今年同樣有好事。壽燭高高燃燒,祝壽的詩詞一同唱響,大家都滿上長壽酒相勸。您本就榮華富貴,更何況還健康安寧、福壽雙全。希望從今往后,您能像仙鶴和神龜一樣長壽,與天地同壽,地久天長。
弄粉:指梅花綻放。
四德:舊時指婦女應具備的品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森羅:羅列、遍布。
鶴算龜齡:比喻長壽。
此詞可能是在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舉辦壽宴時所作。在古代,人們重視家族團聚和對長輩的祝福,在壽宴上往往會有詩詞助興,以表達對壽星的美好祝愿。創作時間可能是在冬季梅花盛開之際,作者在熱鬧的壽宴氛圍中,有感而發寫下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為壽星祝壽,突出特點是語言喜慶、意象美好,充滿祝福之意。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古代壽詞的常見風格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夜發汾水陽,凌晨艤樵麓。七十有二峰,矗矗凝云簇。關路盰翳門,肩輿涉坂曲。泉師正開先,而我冼子屬。釣石凄寒泉,水簾捲飛瀑。更有壁立巖,天門竅一簇。轉路躋云門,整衣謁云谷。緣階入大科,登樓見堂局。萬派一派通,四峰一峰足。周羅俯兒孫,瀟森秀瑯玉。洞左迤九龍,蛇蜒亦九曲。鐵泉可濯纓,廣朗迥怡目。仰宸儼威顏,懷沙紹芳躅。悠悠重我思,寤寐耿懷服。愿借半席光,嵚岑搆居屋。
天作高山,大邦之屏。外禦其侮,王國庶定。維石巖巖,維德之基。天實為之,是以似之。人亦有言,如山之壽。萬有千歲,保艾爾后。
甲帳瓊臺,彩鸞初嫁年華妙。紅窗窈窕日無愁,但見嫣然笑。笑盡珠圍翠繞。誰解受、筆封墨誥。畫簾乍捲,香篆微聞,湘紈淡掃。金石摩挲,青編粉印看新稿。酒闌燈灺憶當年,夢破巫山曉。應是胡麻飯飽。映桃花、風姿不老。拼試輕鞭,幾時搔背,麻姑烏爪。地老天荒,悲歌不獨江淹恨。小庭風絮也關愁,林下重題韞。應付鶯花管領。好看承、車香障錦。胡然空谷,翠袖天寒,衡門棲隱。繡戶燃脂,彤奩占盡妝臺韻。斷腸哀怨為誰吟,宛轉縈方寸。欲倩蕭郎寄問。早消除、風凄月悶。試拈湘管,愛劈鸞箋,疊成方勝。
西溪九月水清絕,流入法華浸山骨。掠波艇子輕于瓢,滿載秋光款游客。山僧解事列藏軸,覓遍題名感陳跡。卷中同是滄桑人,后死重來倍悽惻。主人避世重鄉賢,指點當時隱居宅。木主親題月上名,荒庵香火馀芳潔。百年人事忽翻新,野荷花現女兒身。影堂遺掛等閒事,廟貌湖山大有人。
亂石蒼松徑,藹藹春風和。白云不作雨,空占碧山阿。
開懷有佳子,我別不忍別。連宵攬衣忙,就月歌數闋。歌長月欲落,酒盡情更切。凌晨□獨行,祖贈馀曲糵。昨語已如夢,今語無對說。待得歸來時,楊花滿天雪。
經年不跨云門路,逐浪隨波恁么去。而今老大復癡憨,歸來且作村庵主??缦贵H,撾毒鼓,百戰場中偃文武。從教臨濟撥動煙塵,溈仰互為隊伍,列伍位鎗旗,布三玄戈弩。不消咳嗽一聲,直下一時敗露。
蕩蕩大楚,跨土萬里。北據方城,南接交趾。西撫巴漢,東被海涘。五侯九伯,是疆是理。矯矯莊王,淵渟岳峙。冕旒垂精,充纊塞耳。韜光戢曜,潛默恭己。內委樊姬,外任孫子。猗猗樊姬,體道履信。既絀虞丘,九女是進。杜絕邪佞,廣啟令胤。割歡抑寵,居之不吝。不吝實難,可謂知幾?;越迹陂|闈。光佐霸業,邁德揚威。群后列辟,式瞻洪規。譬彼江海,百川咸歸。萬邦作歌,身沒名飛。
陪祀歸涂足勝游,西風節物豁吟眸。黃云萬頃三農慶,紅樹千林一色秋。幾處好山迎馬去,誰家新竹出墻抽。天公為我安詩料,并轡何妨共唱酬。
翣路風號野,松阡水溢滎。滕君今見日,傅魄上騎星。詒訓金籯滿,圖功籀史青??锗盗罹?,千古掩馀馨。
北風入庭戶,蕭索攬貂裘。以我棲遲志,逢君不榻留。江楓黃葉渡,煙舸白蘋洲。明發鳳城去,茫茫不可求。
幽棲松竹晚陰森,過盡紅芳與綠陰。彷佛邵家安樂地,白頭無恙歲寒心。
瀲滟湖波萬柳絲。春風十里棹歸遲。桃花人面競生姿。淺草桴藍粘蝶翅,遠山橫黛斗蛾眉。放船疑是曲江池。
九日西山上,登臨思渺然。高城過一雁,疏柳歇繁蟬。勝概仍佳節,同游似往年。休將竹葉盞,空對菊花前。
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若論此時吟思苦,縱磨鐵硯也成凹。重臺諼草初離土,百葉緗梅已滿枝。莫道山家殺風景,也能醉倒向東籬。